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徐冰:以艺为生的人拿什么与社会交换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1-08 15:31:33 | 文章来源: 北京文艺网

 

记者:你这一代的艺术家,用你的话说,是毛泽东教育出来的,经历过宏观社会环境的大动荡,而下一代人是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哪一种环境更适合塑造和培育一个艺术家?

徐冰:我觉得都适合。因为艺术家是不同的,好的艺术家可以从各种各样的文化环境、营养、经验中获取艺术养料。过去动荡的环境,当然会刺激艺术家的创造,但是相对来说是比较单向性的、明确的。今天,你看起来表面是平稳的,但平稳之下是不是暗流涌动?问题是复杂的。有问题就有艺术,只要你这个艺术家是敏感的。

再一个,今天的艺术家,思维参照系数实际上是相当丰富的,这点过去比不了。今天的中国,差不多是文化层面最多的一个地方,也是最具有试验性的一个地方,一个正在对焦的地方,还没对准时就丰富多彩。作为艺术家的思维张力就可以拉得很大,问题多,不确定多,看事情相对来说就会更深入,因为想得多。事实上今天的年轻一代是极其聪明、极其有思维能力的,绘画技法上比起过去同龄的艺术家其实要好得多,因为信息多,而且接受的渠道通畅,图像传递的手段发达,所以看的东西多。

艺术家卖什么

记者:现在的青年艺术家以及艺术院校的学生,比上一代人更早地了解资本对艺术的影响,会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哪些影响?

徐冰:这就看艺术家个人的质量,决定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艺术最终都是要进入社会流通的,你要成为一个以艺术为生的人,其实最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你拿什么东西与社会交换?你必须给社会东西,这东西是社会需要的。社会才能让你成为一个“游手好闲”的艺术家或者说以艺术为生的人。别人买你的作品和展览你的作品一定是有原因的,你的作品可能有利于调节市场经济、现金流向,或者满足一部分新贵的虚荣等等。不管怎么样,你提交的东西必须是对解决某些问题是有用的,你才能够跟社会发生交换关系。

在街上画像的艺术家,五分钟就卖一张;作品挂在礼品店的艺术家,把艺术转化成礼品,他可能一天卖一件;商业一点的画廊,可能一个星期卖一张;严肃的画廊可能一个月卖一张,或者一年卖一张。有人可能一辈子只卖一个想法,但是最终他也是在卖一个东西。就看你这个艺术家要什么东西,你觉得什么东西对你有价值。但事实上,五分钟卖一张和一辈子卖一个想法其实都有价值,只是服务的人群和内容不一样,不管怎么样你都得向社会提供这个社会需要的东西。

我有时候在想,别人愿意高价买我的作品,或者给我做展览,人家买的是什么呢?或者说人家为什么要买?买的都是这堆材料吗?装置都是些材料,材料本身是不值钱的。但是别人可能通过我的作品获得了一种新的看事情的方法,或者一种新的思维角度,这个东西是有价值的,是值钱的,也是社会需要的。资本对艺术家好或不好,对年轻人来讲其实都在于你要什么。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