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王璜生:请把美术馆建得像美术馆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21 10:17:53 | 文章来源: 中国财富

现在很多美术馆免费开放后,观众并没有像想象中那么蜂拥而至,即便是蜂拥而至,那么他们看到或得到的是什么呢?我们有什么东西能够给观众?提供什么专业、知识、文化的服务?这些其实我们都没准备好。

2011年6月29日,广东美术馆正式实行免费开放。此前,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都于今年3月免费。按照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意见》规定,2011年年底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目的是希望更多观众走进美术馆。观众为什么想去美术馆,美术馆能给公众提供什么?这两年,原广东美术馆馆长、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一直在谈这些问题。然而,中国的美术馆建设,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我们美术馆准备好了吗?

美术馆免费是件好事,如果公众文化意识比较薄弱,对美术馆有距离感,免费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让更多的观众走进美术馆。不过目前,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美术馆来看,免费并没有促成观众蜂拥而至的场面。中国美术馆免费后,我也去过几次,都挺正常。

身为一个美术馆的管理人员,免费可能会带来管理方面的压力,比如资金,但门票并不是美术馆的主要收入来源。前些年,广东美术馆每年门票收入一直保持在80万到100来万,2008年,广东美术馆举办《西蒙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提高了门票价格,当年门票收入高达280多万。提高门票价格,也是鼓励大家尊重文化,尊重美术馆,并没有把美术馆的收入当作一个运营美术馆的部分。

目前大家对“免费”比较关注的问题是,人太多、公众素质差、影响正常的参观秩序和文化需求。其实,公众文化素质的培养是“免费”的目的和政府希望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因为“免费”才凸现出来的,一直以来就存在的,多数美术馆都在克服公众自觉能力的问题,希望公众具备一定素质参观美术馆,保持美术馆安静良好的环境,尊重文化,这并不是免费以后才出现的问题。

但是,我一直关注和谈论的问题是,我们的美术馆能提供给公众什么,我们准备好了没有?

国外的美术馆,像纽约的现代艺术馆,门票很贵,但每天都有人山人海的观众去参观,为什么?因为它的展览品质非常高,引领了国际文化的方向标,可以让大家讨论、学习和感受,真正体会到享受艺术的乐趣。

中国的美术馆缺管理的人,美术馆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像美术馆的美术馆,包括提供的展览、公共教育、服务,让展览、艺术品和艺术氛围都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空间,观众能够在悠闲中享受美术馆文化。

目前,中国美术馆没有一个良性的外部的社会文化体制和内部的管理体制,包括馆长、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要求,基本道德要求、评判、监督的机制等,也包括学术的标准、舆论监督的力量等,美术馆没有学术标准,谁可以进美术馆举办展览,大家都模棱两可。就像一个1997年才落成也挺有学术影响的两万多平米的美术馆,就被郑重其事大谈特谈该不该拆掉重建的问题,说拆掉重建比小修小补的改造更省钱省事。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国际上,那不知道该给媒体与舆论界,以及我们纳税人的公共社会怎样一个说法。美术馆的从业人员,尤其是馆长,必须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政府和纳税人投入这么多建设一个美术馆,我们作为管理者,应该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我们的责任和良心在哪里。

此外,政府也要承担很大的责任,美术馆并不仅仅是一个建筑、一个展览场所,它应该是一个有文化主体意识的机构,包括收藏、保护、文化建设、工作、社会服务等等的工作,因此,它有自身的要求和规律,包括对美术馆的资金投入、制度管理、专业规范等。国外选一个美术馆馆长,会在全国乃至国际上进行招标,通过一个很好的评判机制,来挑选这个人,对他们的工作职责及要求都非常具体。馆长也在知道自己的身份、职责及与相应美术馆的具体工作关系的前提下参与竞聘,这种情形下被选出来的馆长,才具有更强的能力和主动性来管理好美术馆。如果没做好,社会和专业的监督机制发挥不了作用,不走人也不行了。反过来说,要赋予馆长相应的权力及美术馆的相应政策,包括人事的权力或资金、赞助、学术独立性等的政策,其实,我们这些该做的事、该有的制度和政策都很不健全甚至没有。

不仅是美术馆这种情况,中国很多行业都是这样。像红十字会或基金会,国外都能管理得很好,我们管理就不行,一大堆的问题,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学人家的运作、监督、管理等的制度和方式呢?就不能聘请外国人来管理和运营呢?国际经验就摆在那里,制度也较健全,很容易引进,但是我们就不能和不行,这里的土壤太特殊了。

我一直说中国不是美术馆缺场所,而是缺管理的人和管理的机制。现在,中国到处在建新馆大馆,越建越大,都在争“世界第一”,这既是好事,也很令人担忧!作为国家美术馆,是国家文化的象征,当然,能建大些、气派些,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这不是根本性的,最根本的问题是美术馆的运作应该达到美术馆的基本标准,达到美术馆应该体现一个区域、国家的艺术文化的高度,是区域或国家的文化象征。

美术馆应该生产文化我这几年不断针对中国美术馆没有文化生产的自觉性,在国际和国内的很多会议上谈这些问题。去年,在上海参加国际现当代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年度大会时,我的专题发言就是“美术馆的知识生产机制”,美术馆应该坚持文化理念的传播,坚持开放的姿态、开放的精神以及服务的精神,应该有生产知识的能力和功能。

美术馆是一个公益机构,为社会服务的服务机构,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不是生产经济产品、日常用品,而是一个生产知识产品,同时将这些知识产品提供给大众、服务于公众的机构。如果我们没有生产自己知识产品的能力及自觉性,这将是最大的问题。

另外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美术馆的藏品政策及工作,包括定位方向、征集、管理、保护、研究一系列问题,这是一个美术馆在历史文化上所应负的责任。如何使用资金,收藏怎样的作品?收藏后怎么保护?怎么做研究,然后再怎么使用,为社会做更多服务?这些都是很关键的问题。

以前,广东美术馆的收藏,每年都公开,今年收藏了什么,用了多少钱,都很清楚。因为我们用的是纳税人的钱,纳税人有知情权,让大家知道我们的收藏对不对,他们有什么意见,他们要知道这些藏品的保护、使用状况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严格来说,体现了美术馆在公民社会中必须承担的职责,推动公民对美术馆的管理和监督,参与并发表意见。其实这是一种理念的推动,推动和建设公民理念、公民社会的文化理念。

此外,就是美术馆的服务理念问题。无论在广东美术馆,还是在中央美院美术馆,我特别强调美术馆必须充满服务精神。服务是很多元也很多层次和多向度的,有普及型的、有相对高端的,也有一些是非常专业学术的。前几年,我在广东美术馆的时候极力推动建设一个美术专业的公共图书文献馆,第一想为公共服务,第二想设立一些小的研究空间,让一些学者可以共享我们的资料文献,为学者服务。我们的现代美术资料文献非常丰富和珍贵,很多学者都到我们那里找资料,做研究。

其实美术馆大有可为对于美术馆的建设,文化部这几年作了很大的努力在推动着,包括这次对全国重点美术馆的评估,并对美术馆的综合管理、建筑环境、藏品资源、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务等方面有了一定相应的标准,而且是比较仔细的标准。这些标准都非常好,如果美术馆真的能按这些标准来检验、要求,并且保证达标,将为中国美术馆打下很基本的基础。

但标准制定出来,也让大家知道了,理解却有很多问题。这次我们在评估的检查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深入的问题,之后也可能不了了之。现在评选的结果,也很难说是公平还是不公平,反正大馆就该“重点”,以评促建。

其实美术馆要做的事是很多的,大有作为。但是现在一些美术馆积重难返,且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存在,尤其是美术馆的观念、意识及管理等问题,更有的是藏品的问题,没有常规的收藏经费,没有常规的方法管理,更主要是没有对待藏品的常规知识和基本责任感。我们的一些馆长、从业人员不知道有事可干,不知道美术馆是干什么的。真心希望我们能将美术馆做得像美术馆,就这一点不算过分但路途挺遥远的希望!共同努力!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