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徐冰谈《新英文书法: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5-31 18:07:29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内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徐冰:艺术源于生活,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最根本的一句话,也是我们最早接受的艺术观。我出国多年,在西方参与很多当代艺术的创作。艺术源于生活的基本道理,是很本质的一个艺术发生的来源。国际上有各种各样的艺术理念,流派,风格,当代艺术的很多概念,对我来说是知识性的和信息性的,只是我思维参照的一个元素。但艺术源于生活是我的武器,也是我的方法论。艺术源于生活,我们已经说烦了,说得没感觉了,大家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旧的艺术态度,其实我认为带有一种根本性,是我最早建立的一个艺术观。我觉得我们是幸运的,这个艺术观是有效的。

艺术的深度不来自风格和流派之间比较的结果,而是取决于艺术家处理他的艺术语言与社会关系的高下,这是可比的。风格是没法比较高下的。艺术家的本事在于你如何处理这样一个关系,和时代和社会的关系。

记者:你写过好几幅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字数有多有少,尺幅有大有小,但都是基于同一个内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徐冰:其实我写的不是很多,除了这件作品,还有一件比较大的作品是在华盛顿沙可乐美术馆我的个展上,有一个展厅,专门展示了我写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觉得对于我的文字作品来说,比较重要的区别是不同的创作阶段,这个带有本质性。我最早的作品,看上去是不成熟的,但这种不成熟有意思。早期的作品完全是一个记录仪似地,纪录了我思维中的两个不同文化斗争的过程,两个截然不同的书写系统,在书写的动作中随时在斗争。写出来是非常较劲的过程,到底在写英文字母还是汉字,被硬压在一起。

新英文书法的第一次展览是在1996年。这件作品创作于1998年,是两三年以后的作品。书法和创作的阶段特别相关联。写作的时间特别重要。那时候写的东西有一种很实在的感觉,生涩的感觉。很多人很喜欢我这个阶段的书法,摸到了写书法的价值,在于每个阶段留下的痕迹,那个阶段是不能重复的。

这件作品创作的时候是带着野心的,包括这么一个巨大的尺幅。你现在看这件作品,还能体会到其中的野心。

记者:句读的地方是用印章而不是标点来间隔的,使得这个作品有一种充满文人气质的美感。这些印章你你刻的吗?

徐冰:句读的印章是我设计的,也我刻的,刻在木头上,再用朱砂钤盖在作品上。这主要是形式上的考虑,这么大的一个东西,放在一个巨大的空间,不是那种书斋式的陈设,有点堂堂正正的皇家气派。

这件作品是没法用标点的,但是如果没有标点间隔又不行。我设计了这样的办法,用教科书的图解作为符号,这和整个内容是有关系的。

记者:你在创作这件作品的第二年,得到了美国文化艺术界的最高奖项——麦克阿瑟奖,这个奖俗称“天才奖”,又被称为是美国的诺贝尔奖。

你得到麦克阿瑟奖和这件作品的创作或者和这件作品在贝兹学院的展出有关系吗?

徐冰:这件作品是我在贝兹学院个展的主要部分。第二年,我获得了麦克阿瑟大奖。

麦克阿瑟奖是对艺术家一生整体工作的考察。这个奖项,被提名以后你是不知道的。提名一年后的所有活动,包括展览、讲演、发表文章等等,都有基金会的人跟踪。我在贝兹学院的这个展览,也有公开的演讲,这些应该都是他们关注和考察的一部分。

记者:能不能说这件作品是您创作生涯的一个里程碑?

徐冰:我想可以这么说,这件作品和以它为主要内容的展览是一个里程碑。它是我那个阶段最大的和最重要的一件作品。

它确立了一种坚定性,我的艺术理念和我的艺术态度都在这件作品中有坚定的反映。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