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艺术登陆新加坡系列访谈:画廊总监晏青、徐晖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1-15 18:04:26 | 文章来源: 搜狐文化

一个画廊怎么样去选博览会?

记者:各位搜狐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搜狐文化客厅,我们即将要迎来2011年,也是在今天中午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小雪。在1月12号到新加坡报道艺术登陆新加坡博览会。前期我也做过了艺术总监的劳伦佐的采访,跟网友探讨了很多,从巴塞尔到上海当代,做博览会的一些经验。今天我们请到了参加本届博览会的两位画廊代表,一位是AYE画廊的负责人晏青。另外一位是龙德轩当代艺术中心的徐晖艺术总监。

两位也参加过很多次博览会,也有很多的经验了。我想问的是,根据画廊的定位,一个画廊怎么样去选博览会?

晏青:我觉得一个画廊选博览会肯定要从他博览会在艺术市场里面所处的地位,以及他负责展会整体的,看他是否对艺术市场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他整体的素质、参观的人数,以及画廊参加的品质,以及他的影响力上去考虑。

记者:我也知道徐总这一次在新加坡博览会里面选了很大的空间去展示。您参加博览会会考虑哪方面的因素?

徐晖:我们会首先考虑这个博览会的专业程度,专业程度越高,代表了藏家有机会、相应沟通交流的越多。如果一个博览会的专业程度不是很高,定位不准确,最终这个博览会就会变成大家集体去卖东西,无序、很低端的感觉。对画廊来说,盲目的参加一个博览会会非常不好。

记者:会不会有几个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是对这个博览会本身的专业度的考核。另外,这个博览会所在的区域经济实力,以及他的政策,比如说你去新加坡,就会有一群东南亚的群体收藏家。具有欧洲和国际的展会可能会带来一批国际上对当代感兴趣的藏家过来,会融合两种类型的资源在这里面,是不是也是比较看重的?

晏青:对。因为我们之前也跟劳伦佐很熟,我们认识他是因为他举办了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让我们觉得这个上海当代博览会很有活力。在欧洲他以前也做过巴塞尔博览会。他的人脉关系在欧洲的影响力,以及他们作为组织博览会的经验和实力让我觉得之前在上海当代里面觉得很成功,在他参与过的这几届。后来他组织了新加坡博览会让我们也是看重了他组织博览会的经验和经历。他在欧洲有很多客户群,有很多好的藏家以及好的画廊。他在新加坡主办这个展览会,我觉得他会吸引一些西方的藏家、西方比较好的画廊来参展。同时,在新加坡这个比较开放的国家办展览,而且是针对亚洲市场的,我觉得可能在亚洲的拓展是比较有好处的,至少可以吸引到亚洲很多的藏家、很多的艺术爱好者。作为参展者来说,肯定会看重它带来的好的藏家和好的客户群和参加展览会同行的一些好的画廊。

记者:在您的信息里面我提炼两个字——亚洲。新加坡是亚洲四小龙,各方面资源比较聚集。您愿意去新加坡参加博览会,自己画廊在国内的基础上也要走入亚洲。徐总,您参加博览会和画廊经营的每年的战略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在里面?

徐晖:我们画廊从2008年开始成立,到现在每年都参加博览会。因为一些好的博览会我们参加的还是不一致的。有一些背景的要求。我们当年就参加绿色北京,国内的一些展会都参加了。有一些国外的博览会也邀请我们参加,但是我们觉得,首先定位还是应该在亚洲,这次做的艺术登陆新加坡定位非常准确,他给出一个概念,就是完整的亚洲概念。我们参加博览会的时候,有时候定位不是很准确,西方的收藏家不会来看在亚洲的西方画廊的作品,因为他们在那边经常能够看得到。到亚洲看到亚洲不同区域的新的作品,这才是吸引西方藏家的优势。这样才能有一些交流的机会。我们画廊作为中国本土年轻的画廊,定位是符合于艺术国际化的理念,我们未来肯定也会走向国际,这是我们的定位。

如何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画廊的价值观?

记者:我看到这个名单里,国内有十几家,也有印度、美国、意大利的一些。同样聚集着各方面的画廊,二位的画廊选什么样的作品带过去是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画廊的价值观?

晏青:我们画廊这次带去的主要还是以年轻艺术家为主。因为我们觉得很多比较有名的艺术家他们可能是在各个场合都已经出现过。我们当然也会带一两个极少数的比较成名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可能针对这一次博览会更想推出一些年轻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记者:您指的年轻具体指哪些艺术家?

晏青:穆国英、王迈、姜芳、,这些比较年轻的艺术家。王迈知名度虽然也很高了,但是他算是一个年轻的知名艺术家。

徐晖:四五十年代的艺术家,现在艺术家的年龄,我们都带他们转型时期的一些作品,我们带了一个观念摄影,他把以往民国时代老的照片用他个人的情结,对那个时代的理解,重新做了一些处理,让历史非常有意思。我觉得这样的东西会引起别人的关注。你一定要跟别人不一样,他是很特殊的,我觉得这样的作品很有意思。

记者:带到国外的作品会不会考虑到和政治有关的因素,艺术家会不会考虑这些方面,会不会把他这个作为一个优势,拿到国外展览会有更大的吸引力?

徐晖:你要表现不同的东西,这个反而看来很可笑,那个时代是荒诞。我们人看到更多的不是对立,意识形态的东西。现在觉得却很好笑,反而是很荒诞的东西。艺术家就喜欢给大家看以前很荒诞的东西,没有政治上的东西,这些东西已经淡化了,不重要了。

记者:我今年在香港艺术博览会的时候,有几家画廊带去达明-赫斯特的作品。香港博览会的产品现在还是有很多优势。大概有五家左右的画廊去做。画廊之间也不断的在买作品,不知道你们遇到的有这种情况?

晏青:也会有,很多从事画廊工作的人也有一些双重的身份。至少他是喜欢艺术的专业人士。画廊和画廊之间的交流也很是很常见的。我们画廊的老板也会在其他的画廊米他们喜欢的东西,这是很常见的。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会有这种现象。

记者:徐总之前是怎么进入到收藏艺术,做画廊,有没有先在博览会买过东西之后才把兴趣带起来?

徐晖:我从小喜欢画画,有一个情结,就想做这件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定要做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我就选择了做画廊,其实做画廊挺难的,尤其是我们新的画廊,极难。我开始做画廊其实挺尴尬的,它是一种挑战,如果为了单纯赚钱,做其他生意都可以。想靠画廊来赚钱实现这个目的,这不现实。因为做画廊想把它做好,有几个很重要的因素,首先要对这个行业热爱,有很多激情在里面,然后有一个好的专业素养,能够看出来东西,能够更好的为艺术家、藏家服务,提供好的作品。要有一定的资金来撑着,毕竟你三五年要有一个计划,所以我们做之前都想过这个事情,还是对艺术本身感兴趣。

做艺术真的一定是要耐得住寂寞

记者:做跟艺术有关的行业里面几个链条,还真是要起码有一点情结再去做。哪怕你做某个艺术家没有很成功的推广,你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因为更多的是有判断的因素在里面。

晏青:首先还是要喜欢,因为做画廊真的是一个挺艰苦的事情。首先艺术品一定是特别超前,就像西方很多大师也一样,在他们活着的时候都不被人认可。这一段时间无论是对于画廊还是对于艺术家本人都没有生活的来源。因为艺术注定就是非常超前的,他的作品也是一样,一开始很难被人理解,这一段时间就是很痛苦的事情。无论是对于艺术家来讲,还是对于画廊来讲,在资金上都没有这方面的收入,因为一开始不被大家认可,一旦被大家认可的时候,有可能这个艺术家也不存在了,或者这个画廊也生存不下去了。对于艺术家和画廊来说,坚持是特别重要的。做艺术真的一定是要耐得住寂寞,你认为好的东西就坚持下去。这一点是不同于其他的行业,其他的行业很多事情可能做一个产品,你可能很快就会被人认可。艺术正因为它有一个超前性、前瞻性,因此在当下的时候不会被大多数人认可。需要一个时间的等待、考虑。

记者:我对于AYE画廊了解也有几年时间了。包括跟一个朋友聊,你们画廊在国内算不上有多大的规模,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品质,通过你们的某一个展览下来,发现很多环节做得特别精致,把这一年的展览串起来,是另外一种风格,是缓缓的在做,一个很有脉络,很能在市场起伏中掌握自己风向的一个画廊。

晏青:因为我们认定这些艺术家,我们觉得他们的作品都是非常好的。而且我们也坚信他们会坚持走下去,而且坚持他们的道路。作为画廊来说,我们也是非常喜欢他们的作品,其实这些艺术家都不是在市场上多么火爆,多么时髦,很多人推崇的。我们还是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主张,觉得他们的作品非常耐人寻味,而且我们觉得他非常能够坚持,而且非常看重艺术本身价值的艺术家。因此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他们做一段展示,包括在画廊也好、在博览会也好,我们都是尽力的帮助他们做一些推广。大家在一起共同进步。

记者:徐总,您的画廊在宋庄选址,因为喜欢艺术,但是在坚持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你现阶段的人生,对你处理事情有没有一些感受?

徐晖:我是一个脾气非常暴的人,可能是点火就着的人。但是这一年,我感觉当我要爆发的时候我能控制住,首先我能做一个自我的控制。这不是我的初衷,因为某种东西突然改变了。我既然做我就会去尽心做。艺术你一定要在这个时间过程中成长,你一做就是十年,这个过程太漫长,很多时候还是出于个人的喜欢,真的喜欢,如果说不喜欢这件事做不成。没有这样的激情和热爱根本就做不了。

画廊最重要的工作是发现新艺术家

记者:每个画廊都要代理十几个左右的艺术家,这里面也有重点推的。也有要再观察一段时间的。这该怎么去衡量?是跟你们的计划有关吗?还是考核大的市场?在某个时间段做比较合适?

晏青:对我们画廊来说,我觉得画廊最重要的还是去推广年轻艺术家。因为很多所谓成名的艺术家是已经被之前的某些画廊,或者他们自己有一些运作,可能在这个市场上,学术上已经被人认可了。这些对于其他的画廊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来推动他们的一个方式。我觉得作为画廊来说,应该培养一些年轻的艺术家,还没有被人认可的艺术家,这可能更重要。因为艺术作品肯定是推陈出新,肯定是一代一代这么延续下去的。因此我觉得画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发现一些新的艺术家。所谓年轻的也是新人,不是说年龄上的年轻,可能还是有一个时间的积累,新的艺术家多半都是年轻的艺术家,但是也有一些年龄稍微大一点,也没有被人发现的,这也是新的艺术家。因此我觉得画廊的重心应该在这方面去投入更大的精力。这也是画廊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一个画廊能够做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因为多半的画廊都不会达到这个目的。尽管不一定能够做出一个特别成功的,但是你要朝着这方面努力。我们画廊还是朝这方面去努力发展的。

记者:希望打造推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代表性的。

晏青:对。这样的话你会觉得很有成就感的。自己有眼光、自己和这个艺术家一起成长,你就会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记者:徐总,我也有一个同样的问题问你,会不会定阶段的根据市场、藏家的需求的定期的推画廊里的某一个艺术家?

晏青:不会的。一个画廊要做自己的品牌,他一定要有定位,你画廊坚持的东西,最终感动藏家,或者感动其他的人,是因为你的坚持和你的选择。如果你迎合得慢,你做的事情本身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他一定是坚持自己的定位和信念。根据艺术家作品的特性来做一些计划,根据自己的喜欢我们去做一些事情。尤其是我们这样年轻的画廊,要走的路子正确、稳,要坚持住。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位,即使现在市场拍卖,有很多的诱惑,我们都没有太受它的影响。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事情,这样的话才能沉得住。坚持的前提是一定要看出来,要有一个定位。画廊现在被杀价,拍卖是喊价

记者:从画廊的角度,从大的门类上来说,当代艺术这一块基本上在拍卖书画、瓷器里面,它在今年没有太多的暴涨的空间。拍卖在某一个阶段,比如说08年推金佛、09年专推象牙、茅台酒。当代在拍卖里面,有的艺术家的作品的价格,落差特别大。画廊会不会去关注拍卖的走向。

晏青:拍卖你刚才说很强势,在中国来说拍卖会在某种程度上正好和画廊颠倒过来了。西方拍卖会肯定是二级市场,画廊是一级市场。目前在中国的状态下可能是颠倒过来了。那是因为中国的艺术市场还不够成熟,而且还特别年轻,跟西方当代市场落后了很多年。在中国拍卖会走在了画廊的前面,它会充当更先锋的作用。那是因为可能这个市场还不够成熟。那是因为画廊多半是年轻的画廊,还没有像西方那样起到主导的作用,我觉得以后肯定是没有问题,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它的市场规律,我相信今后肯定会慢慢的扭转过来。对于拍卖的事情,比如说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会有高有低,首先拍卖会就会有一个随机性。正好碰到这两个人都喜欢这个作品,肯定会把这个作品的价格标搞上去。如果说有时候会碰到一个很好的作品,但是可能其他的人没有去看,正好没有去买这个东西,可能价格就会低下来。还有一个,根据他作品本身的价值。虽然出于同一个有名的艺术家,但是他的作品水平有高有低,他高的水平的作品价格也比较高。一般的作品就不会有这个价钱那么高。作为画廊,我们不是说看重他的某一次拍卖的记录,不会根据一个拍卖的记录使得他的价格有什么影响。可能会有些不太了解的藏家会受这个影响。我觉得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或者是一个从事专业的经营者来说,应该会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力。

徐晖:拍卖的记录对画廊没有什么影响性。因为在中国这是反过来的。二级市场成为一级市场。现在我们已经是三级了,非常尴尬。中间有一些经纪人,他倒来倒去,不需要什么投入。相对画廊来讲,不需要什么投入。所以拍卖对画廊没有什么影响,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因为你看到的都是满天飞的价格,我们还要一步一步往下走。中间的动荡怎么平衡?它是不理性的。如果中国有一天真是按照古董来做就好做了,画廊的作用能够体现出来,最重要的环节能够体现出来。画廊现在被杀价,拍卖是喊价,他正好是反过来。

晏青:中国很多藏家也是宁可去拍卖会买东西也不去画廊。我觉得还是因为中国藏家的水平的问题,他没有自信,他首先对这个艺术品不是很了解,也不是很懂,鉴赏力没有西方那么高,因此他们会觉得在拍卖会上买东西踏实,很多人都在买的东西可能会是好的东西,大家用耳朵去听,而不是去看这个作品。所以导致这种现象。

记者:在画廊上有80%是收藏,20%是为了投资。拍卖会这两年是不是颠倒过来了?60%是投资的过去?现在很多坐在前排的老先生很难去举牌了。从去年这个时候开始,到今年三个亿的书画,也被一些拍卖公司老板们高称这个很正常。毕加索才几百年,他的作品就上亿了,我们中国的书画有那么久的历史,有这个价钱是很正常的。目前这种现状以及中国的国情,相关部门在拍卖会上有优先购买权等等这种政策,是不是给某些群体提供了很便利的去做事情?

徐晖:我觉得也是不太理智、不太成熟才会造成这种情况。多少年也好,时间长短也好,判断一个艺术品的价值,本身就应该用这个价格来衡量。虽然时间也久一点,也不完全是由时间来衡量。另外,也是国人的一个心态,你这个东西卖多少钱完全是卖家市场,画廊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解决艺术家作品刚出现的时候这一阶段的事情。

记者:您对不断出现过亿的现状怎么看?

晏青:还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有很多人会有很多资金进来,随着股市、房地产不是很景气,很多有钱人的资金要有去处,不可能留在手里。这样的话,随着不断资金的涌入,对艺术品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从中国的古画来讲,从艺术的价值来说,确实很珍贵。他们这种比喻也不能说不恰当。毕加索的作品全世界人去欣赏的一个艺术。中国古画也是一样,但是它只是限于中国的本土,不会像毕加索的作品那么国际化。但是并不是说他就没有那么高的价值。中国人还是有一个中国本土的情节,对艺术的向往,珍视。应该还是有可能的,今后这些作品还会有更高的价位,因为它是唯一的。我觉得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而且再加上中国的经济在不断的上升,大量的资金会投入到艺术品上。所以,中国古代的非常好的作品,我觉得应该会有很高价值。

记者:现在实际上画廊的情况,二位也可以说一下各自画廊的情况。很多人说经济危机之后,今年春天从销售上有一些回暖的感觉,二位做画廊的亲身体验是不是这样的?

晏青:我也觉得不一样,我们画廊没有太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没有那么大的感受,经济危机之前大家都争着来买作品,一旦遇到金融危机的状况藏家就没有了,没有。就像我之前说的,我们之前做的艺术家不是在市场上那么火爆的艺术家,但是他们的艺术作品是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我们的藏家,首先我们的价格不是那么的贵,因此我觉得这些价格对于藏家来说,应该不是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画廊没有受这方面的影响,很多藏家还是会在不同的时期看到好的作品就会购买。

记者:你们画廊下面的藏家群体还是比较循序渐进的,不会因为投资性。画廊更多的是长期培养起来的一点点收藏起来的群体?

晏青:对。他们是真正喜欢艺术的人,他们不是说买来的作品就拿出去买。而且藏家自己也会随着时间的积累去更新他的作品,这是毫无疑问的,你也不能去要求人家。但是我相信他们都不会在近期之内换他们的作品,到目前来讲他们还是从我们画廊买的东西还是很珍惜的,也可能过了某一段时间或者将来的某一段时间他们也许会有一些调整。

徐晖:我们画廊在08年成立的,别人问我为什么这个时候开,我觉得挺好。因为刚开始做这个事,一切从零开始,有一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没有影响。有没有客人都不重要,重要的还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做了以后还有人买,并不是因为经济危机来了,越来越不好了,或者说你选择了个错误的时间,我觉得不是,反而更好、更轻松。重在心态,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因为你毕竟要花很长时间来做这个事情,一切从零开始做反而更自在。我觉得没有对我们有影响。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