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运甫先生访谈

时间:2010-12-21 08:46:59 | 来源:久画廊

ID为15685的组件出现问题!

2008.4.14

(以下访问者简称访,袁运甫先生简称袁)

访:您能谈一下解放初期,您在浙美学习时对刘开渠先生了解吗?
袁:他那时是院长,庞薰琹先生是教务长,江丰先生负责文艺方向。刘开渠先生在任内有一个很好的倡导,就是在每个学期开学时,他请各位正教授拿出最新的作品,向同学们开放展示。这是刘开渠先生作为院长与其他院领导强调教授的艺术实践成果,要给同学们以视觉的直接的交流。这是最好的一种学习、交流方式,这种做法现在看起来也很重要。对于我那时的年轻人来说,得益尤甚。记得当时黄宾虹、吴大羽、林风眠,包括刘开渠,都要拿出作品来。我就举一个例子,吴大羽第一次拿出来的作品是《还乡》,第二年他的作品是《工读》,表现雕塑系的同学当时勤工俭学,在做模具翻石膏的场景。这样的作品看了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吴大羽先生很谦虚,总是写一个“未完成”贴在画旁边。庞先生画的题材是农村的互助合作组在开会。这些作品很生动地表现了每一个教师的艺术追求,对生活的感受。展览开完以后,教师还要开研讨会,互相有交流。这也都是刘开渠先生当校长时倡导的一种主张,一种做法,以实践为重,教学相长,以教员自己的创作和经验给同学以传授,开辟了一个很好的学风,建立了一种很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员之间也有学术上的坦率交流。
后来土改的时候,刘开渠先生带我们到寿县,县城有很多文物商店,他买了一把汉代宝剑,特别高兴,就给我们讲汉代宝剑在铸造和造型上的特点,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我真高兴今天能买到汉代的这么好的宝剑。”那天他给大家讲了很多汉代的造型、纹样、铸造技术。他当时是杭州市副市长,又是省里保卫和平委员会的主席,市里就给他配了辆车,派了司机。他经常在城里开会,回校时如果碰到有同学回校,就会招呼同学一起坐。他就是那样由衷地爱护和关心学生。他住在一个旧式的公寓房子,有时候招呼我们去看看。大家很尊敬他的夫人程先生,她也很好客。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间良好的氛围,互相在艺术上的关怀,形成了一种很好的学风。
当时的浙美雕塑系,有周轻鼎、肖传久、程曼叔等,刘先生在其中是起到把雕塑系的师生、教员之间和各种学派团结到一起的作用。我觉得刘先生能尊重每一个人的艺术特点,给他以充分的发挥,奠定了真正的百花齐放。我们经常在假日或者中午的时间看很多老师在做作品,整个学校充满了学术交流的、勤奋的氛围,这都是与当家人带好头,提倡相互关爱的精神有着直接关系。作为院长也好,作为教授也好,他很平易近人,也不会摆官架子,这是他最有魅力的地方,学生很尊敬他。当时我们在学校里几乎没有感受到师生之间有什么隔阂,这也体现了校领导关怀年轻人的校风。后来,北京把江丰调走了。学生内心对老师爱戴的感情很浓,我们学生会一起商量怎么纪念,大家步行送江丰到“断桥”,代表全体师生打开一面锦旗送给江丰,上面是四个字“你是母亲”。这也反映了,无论对刘开渠校长也好,对江丰书记也好,这面锦旗表现了师生情感。我举这些例子说明,当时刘开渠先生作为校长,他有一种非常好的感染力来倡导一种好的学风,让我很难忘,他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教育的领导者。
最近到杭州参加母校八十周年纪念,虽然我待的时间不是太长,但是沉浸在受教育的环境里,感受、记忆过去那种师生关系,永远觉得是成长过程中最有意义的人生经历。大家在一起总回想起过去片段的生活,包括对刘先生的怀念。

访:您认为刘开渠先生的作品在纪念性雕塑领域里,他的特点和贡献在哪些方面?
袁:他在法国留学,应当说他继承了大型纪念碑的创作传统,包括他的代表性作品《农工之家》,都反映出这一特点。他是中国真正的公共艺术的开创者、实践者。在他的作品里,雕塑的构图、结构、主题,都是高度概括的,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的创作体现了专业性追求的系统性,而且也建立了自己的学术上的一种风格。象天安门纪念碑他所负责的作品,既有大场面的气势,在细节上又照顾得很周到,庄重而典雅,我觉得这是他的特点。在刘开渠先生的雕塑里有他特殊的完整性、整体性、结构的严谨性。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