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王晓波:读杨希雪变象视觉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1-04 09:04:37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视觉文化的新生

---读杨希雪变象视觉艺术

王晓波

一、引言:视觉的多元文化

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当代性、开创性、先锋性艺术格局日逐形成的时候,自“85新潮”的当代新锐视觉艺术开始被中国美术界仍冠以“实验”至今。与此同时,西方当代艺术己被纳入到“视觉文化”的研究之中,成为西方近百年历史的当代艺术己成为视觉文化的组成部份。世界当代艺术或准确的说主要是西方当代艺术,己在视觉符号化的图像理论里被纳入了一种新时代特征的全球视觉文化领域。

21世纪是以电脑技术为核心,以资讯网路技术为纽带,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并由此而导致世界进入了"视觉文化"的时代.

无论从亚瑟·C. 丹托的“艺术的终结之后”,还是到W·J·T. 米切尔的“图像理论”及其“图像转向”,仰或Nicholas Mirzoeff尼古拉·米尔佐夫的“视觉文化导论”,无不显露出视觉绘画、视觉符号、视觉图像等在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资讯中形成独有的视觉文化,正在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包括西方传统的以光线为基础的写实透视理论图像文化、以及东方的程式化的类画谱图像文化提出挑战。视觉文化无庸置疑的成为当今全世界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份。

我们巳经意识到或还看不明白,当我们还沉浸在“神七”和“嫦娥2号”登月的喜悦里时,我们是否知道今天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否感知到世界文化的重大发展?中国当代艺术不正是在自“85新潮”以来,被中国美术界中很多艺术家、批评家、文化人的喋喋不休的骂声中发展起来的吗?就在“85新潮”后我们面对的艺术史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兴起的波普艺术、观念艺术,并没有因为我们当时(或现在)不承认而拒之于国土之外,相反却迅速进入中国艺术家的创作之中。当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走火时被骂,当国际金融风暴使当代艺术市场受挫时中国当代艺术被很多人讥讽,可是君不见: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和国内的艺术市场中逐渐回暖时,又作何感想呢?不可否认,程式化的类画谱图像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重要价值所在,亦是视觉多元化中的一种,但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判断标准岂能唯一按程式化的类画谱图像标准来套用判定?而事实上,中国乃至世界当代艺术的历史步伐不会停止。

杨希雪先生就是一个例证。

二、杨希雪“变象视觉艺术”的诞生

杨希雪在近50年的东西方视觉文化的跨越和实践中,不仅从哲学的深度来思考创作,而且不断寻求能与反映现代科学进步相契合的当代视觉文化的表达形式。

他在视觉艺术形式的多种语境里游走,早在他的“变象视觉艺术”的诞生前,他就从以光线为源的西方写实油画中,融入了中国大写意的萧洒。从抽象水墨艺术变革中,独创出震惊世界的“全方位观景理论体系”,创造出以中国传统水墨为主要表达载体的“纸团印染综合技法”新画种。他还在英国这个水彩画的故乡中,发展出晶体技法,将水彩画发扬光大,创作出《文化五千》,获世界吉尼斯最长卷证书。

杨希雪的多元性还体现在他绘画艺术是多方面的,中国的,西方的,水墨、彩墨、水彩、油彩,混合媒材以及多媒介综合运用。绘画手段也是中西互补、中西融汇、油水、粉水综合运用。最终目的是创作出好作品。

他在视觉艺术的这样具象、抽象,以及油画、水彩、水墨的多种语境里自由发挥,交叉实践,互为吸收,兼收并蓄,从而实现了他的一次又一次跨越和禅变。

就在他进行的水墨变革艺术创作的高峰时,于2010年初又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向世界视觉艺术界推出了多变的、全新的变革之作:“Space 太空漫步系列”--- “变象视觉艺术”作品。

2010年2月年杨希雪创作了一批全新的“Space 太空漫步系列”。这次的创作,不同于他之前的抽象水墨画,是用油画的形式绘成,并通过DV摄象后进行视觉表达。 

2010-02-14 日首次发布于中国雅昌艺术博客网上(当时的命名为“高空看大地---新抽象系列”)。其间,杨希雪先生数次在电话中与我交流他对“Space 太空漫步系列”的体会。 2010-3-25收悉杨希雪先生从英国克里斯比寄给我的“Space 太空漫步系列”光盘5张,我认真进行了多次欣赏。 2010-04-15 18:00杨希雪先生在雅昌艺术博客网发表了《宙宇自然与抽象艺术的探讨--新的审美领域》。自此,杨希雪先生正式向世界推出了“变象视觉艺术”作品。我开始了对杨希雪先生“Space 太空漫步系列”的“变象视觉艺术”的思考和研究。

“变象视觉艺术”这个全新的说法,既新奇又遭人置疑,预示着一个全新画种的诞生。从字面上理解,相对于视觉艺术的“具象”,“抽象”,而创造出“变象”。仅从字面上“望文生义”而可解也。

而事实上并不简单,一是往往新事物、新视觉、新文化的出现,会自然而然的受到习惯的、传统的、固有圈子的、旧有的势力的置疑。二是在学术上也会被权威派的某些这个大家、那个大师的讥讽。三是中国既存的文化体制方面的原因,同样会面临如同对待当代艺术一样的种种责骂。

“变象”不仅仅是与“具象”,“抽象”相对应,更为重要的是“变象”、 “具象”、“抽象”将形成鼎分,犹如“三国鼎立”之势。

我明白这是杨希雪先生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手法切入,又走出了近现代的波洛克、赵无极、吴冠中等大家的影子。在很大程度上既从西方现代与后现代主义的说语支配中挣脱,又从东方水墨媒材中走出,别开生面的试图通过突破时空叙事,用当代数码科技实现对自然的再造和反思。

我曾与杨希雪先生进行过一次对话(实现视觉形象再造的新媒介艺术---关于杨希雪“Space 太空漫步系列”的对话),在这次对话中没有直接推出他的“变象视觉艺术”这个全新的概念,原因是引伸出他的创作理由和一下子担心社会上不能接受“变象视觉艺术”这个概念,同时,更多是保护这位尊敬的年近80岁老人免受非议。在这次对话中我与他达到了一个共识,即对“Space 太空漫步系列”创作形式的表述为:“在对某一幅“Space 太空漫步系列”画作通过数码相机去拍摄它三四百幅不同照片,然后借助电脑”来欣赏。这己介入了“综合媒介”,先将其称为新媒介艺术,让观者了解认知一段时间后再正式宣布“变象视觉艺术”的问世。

杨希雪先生为了能使我和大家更多的解读“Space 太空漫步系列”,又专门把他写的《宙宇自然与抽象艺术的探讨--新的审美领域》E-mail给我。文中他说”我们绘画艺术家常常围绕具象抽象这两个概念的是非轻重而争论不休,实在浪费了不少时光。我敢肯定,宇宙自然是抽象的,所发生的一切也是抽象的、最全面而广泛的,最真实而美丽的,因而艺术家跟自然对话,跟自然交往是最自由和最高的享受。如果你明白和掌握自然变动的规律,你亦可以在方寸书笺上” 呼风唤雨,创造心目中的山山水水和迷人的机理图像。我的垂直透视,高空看山水系列作品,感受上既抽象亦具象;既微观亦宏观。尤其于2010年创作的油画--太空漫步系列,更加令人目不暇给,连我自己也陶醉其中,幻采缤纷,梦里莹回”。“这种画作,从整体或较大的局部看来是高空看大地,一切都显行抽象,但用放大镜去观赏它的任何局部,由于距离不同,360度方位不同,30度至垂直的90度的不同,你都能享受到大自然具象的美丽。如果以同样理念,通过数码相机去拍摄它三四百幅不同照片,甚至无限量,然后借助电脑,尤其高清大电视萤幕上去欣赏,你一定会留连忘返,充分欣赏到大千世界的奇观胜景,或人间仙景。或俨如抽象而悦耳的交响乐章,带你投进到一个超凡脱俗的新世界,这是抽象艺术变革的延续和最新成果。在抽象艺术变革( INNOVATION IN ABSTRACTION )的基础上推出“变象视觉艺术”,为世人提供更丰富多姿多采的、变幻无穹的新图像。有物质外表的、也有物质内部的。诚然,自然运动所留下的抽象踪迹,花纹图样是最美丽动人的,我们艺术家是有充分的能力,去捕捉其变化的规律,为我们的美学世界增添新的审美情趣”。

尼古拉·米尔佐夫(Nicholas Mirzoeff) 说:“新的视觉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正如通常所说,视觉文化研究的是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为何如此强调视觉形式表现经验,而并非短视地只强调视觉而排除其他一切感觉”。 “视觉文化必定是一个历史学科,它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之上,即视觉形象不是稳定不变的,在现代性的特殊时刻,它改变着与外界现实的关系。” 杨希雪的艺术实践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层次与阶段,首先从写实的具象艺术境界,渐渐转入意境心象的表现主义境地,并由从自发精神层次升华到自觉精神层次,最后冲破具象和抽象领域,在结合现代数码科技的融合中,创造出全新的“变象视觉艺术”,实现了他迈入80岁后的又一次跨越和腾飞,步入了艺术与人生自然而然的自由境界。

三、尊重自然与自觉的文化变革意识

在以杨希雪“Space 太空漫步系列”为代表的“变象视觉艺术”中, 杨希雪先生通过:

1. 布面与数码的“转换”;

2. 数码距离/角度等空间的“再造”;

3. 新媒体/新媒介/新数码/新软体…等科学进步的成份介入艺术。

这些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充分展现了他的思想:杨希雪先生认为宙宇自然是一个充满各种力量的世界,大阳能、星球间的万有引力,地心吸力,气温变动所引起的风力、月球引力造成的潮汐力,地震海啸、大雨造成的洪水冲击力等自然运动的各种力量,都无时无刻不在互相角力之中。在力量平衡的暂短时间里,一切都将显得风平浪静。如果任何一个方位的力量偏弱了,形成某种意义上的真空状态,周边的力量都会出现填补真空的竞相移动。不过所有角力的结果都将留下轨迹或痕迹。山峦的高低倾斜和起伏,沙丘沙漠的鳞鳞片片,河道的弯弯曲曲,奇形怪状的地形地貌,线条色块,实无法用语言文字加以形容。

我认为杨希雪“变象视觉艺术”,是对大自然多角度的、全方观景的、静止与动态的、多距离空间变化的深层反映。了解自然,尊重自然,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发掘自然之美, 是杨希雪先生创作的初衷,以期达到人们期望的:一个拥有健康的森林、草地、沙漠、河流和海洋的世界,以致平时被人忽视了的微观世界; 一个珍视自然系统,与人类生活品质关联性的世界; 一个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可以世代长存的世界。 “变象视觉艺术”如同杨希雪先生纸团印染、以及其它创作一样都是以“模拟自然,关爱自然,保护自然”为出发点,从而形成一种视觉文化。

尼古拉·米尔佐夫(Nicholas Mirzoeff)在《视觉文化导论》中说:“西方文化一直把口语词,看做智性活动的最高形式,而把视觉表像,看做观念阐释的次等形式。而目前视觉文化,作为一个研究课题的出现,发展了WJT蜜雪儿所说的“图像理论”,并向传统的言语霸权提出了挑战。根据这一理论,今天的西方哲学和科学对世界的理解,靠的是图像模式而不是文字模式。这对那种把世界看成书面文本的观念提出了重大挑战”。正如杨希雪先生所崇尚的自然视觉文化景观一样,他一生中的大部份时间,不用文字而直接赋诸视觉的表达,传导出各式各样、传统的具像、现代的抽象、当代的变象等异彩纷呈的视觉文化。

在1992年四月,杨希雪先生再次重游家乡广东肇庆七星岩, 体验微观山水肌理及写生. 肇庆电视台在七星岩之巅上,拍摄"锦绣河山梦里徊"专一题片时,吟下了艺术家对表达大自然的感悟:

“自然风景自然情,

自然水月自然清。

过目自然心自顺,

自然真实自传神。

自然流露非勉强,

河山爱伴自然人。

美化自然非照样,

自然意念自然新。 ”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