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龙/漂流记
在网上看到两个有趣的艺术消息:第一个消息来自国际顶级拍卖公司佳士得,它最近刚推出新改良的iPad程序,让拍卖人士利用iPad,享用优化的拍卖移动信息。
早在去年7月,佳士得就推出了iPhone和iTouch免费应用程序,让经常在外的客户能够快捷地浏览佳士得电子拍卖图录、追踪拍卖结果或递交待估价物品等。如今,为进一步拓展网上及移动服务,佳士得把这种“移动信息优化体验”,扩大到其他手机和操作平台,除了畅销的Android、黑莓(Blackberry)、诺基亚(Nokia)、三星(Samsung)等手机型号,当然更少不了iPad。
另一个艺术消息则来自中国艺术圈,那就是圈内人士预计,随着吴冠中今年6月25日在北京病逝后,民间开始大量收购他的作品,未来一年内,其作品价格将达到一个爆发的高峰期。
吴冠中是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也是拍卖界的一个奇迹,其作品总是在拍卖会上创下天价成交额。自2000年以来,短短10年间,吴冠中各类作品总成交1417件、总额20.4亿元人民币、画作均价高达140万元,远超齐白石的49万元、徐悲鸿的84万元,位居中国近现代、当代画家之首。
这两个艺术消息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显示出当代艺术已经往上窜,成了全球的新卖点。用句时髦的商业用语,那就是——当代艺术是新世纪最sexy(性感)、诱人的投资项目。
是的,当商业投资家在预测接下来的股票走势,寻找期货、原油或新市场中的各种投资项目和投资组合时,当代艺术也许具备了一夜兑换为真实财富的神奇元素。尤其是这10年来,艺术和商业混合,产生了一种诱人的艺术生意。
用iPad来卖艺术品,说穿了只是套用新的社交工具交易,概念一点也不新奇。但艺术因为有了iPad的品牌结合,忽然变成充满时髦意味的名牌。我们可以预测,一些拍卖公司接下来还会有面簿(Facebook)、推特(Twitter)等其他社交工具,传播资讯和建立自己的交流圈子。
从另一方面来看,崇高的艺术与品牌结合,也给了品牌最好的增值载体,让功利性的生意,多了艺术品位和趣味性。
像村上隆忙完凡尔赛宫展览后,现在则忙着YouTube和古根汉基金会的网络视频双年展,背后支持者是惠普与英特尔公公司。中国实验艺术家艾未未,之前以推特邀请100多位艺术家参与他在工作室举行的“河蟹盛宴”;现在他的作品会在明年“艺术登陆新加坡”艺博会上展出,地点是金碧辉煌的滨海湾金沙酒店。
艺术家用爱与生命力创造出来的艺术品,通过与品牌的结合,让艺术变成了一种类似奢华名牌的物品,让许多有商业头脑的人开始看到艺术的潜能,加入性感生意的链条中。 可是,当艺术家以为他们找到了方向的同时,可能也意味着他们迷失了更多的可能。
曾经,我梦想艺术家能成为Rain这样的明星,风靡全世界。我也曾希望艺术家的艺术品,能像LV或Prada包包,受大腕名媛所追捧。但正当这个梦想慢慢变成现实时,我忽然有了一种矛盾的担忧,担忧新艺术会变成时尚和商业巨亨的高级消费,艺术会被锁进拍卖会场和艺廊里,靠近衣冠楚楚的豪华场合,远离平凡人的生活。
把艺术当一门生意,是很性感、诱人,可是别忘记,性感就像有毒的香水,很容易毒惑艺术家的心智。
对于这一点,吴冠中就很清楚。作为“作品总成交额达17.8亿元”的艺术大师,吴冠中生前生活的简朴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他住在北京最老的小区方庄,泼墨著书所在的“书房”仅有5平方米大。
吴冠中对艺术也非常执著。在他看来,艺术品没有质量就不是艺术品,是废品和垃圾。所以,他对自己的画如果稍微感到不满意,哪怕已经完全画好裱好,也毫不犹豫地亲手毁掉。
临终前,吴冠中更把他的作品悉数捐给北京、香港、上海、新加坡等地的美术馆。吴冠中淡泊名利,坚持艺术的作风,使得他受到许多人尊重,在艺术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唯一没想到的只是,他淡泊名利的作风,反而使到他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流传不多,造就了更巨大的市场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