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彭德:中国美术发展四题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2-05 18:30:35 | 文章来源: 99艺术网

文\彭德

在“全国美术发展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

会议提出的四个议题,有一些传媒习见的话语和关键词,不经意地看没问题,仔细看有问题:

一.如何在多元化社会中拓展政府职能部门对艺术发展进行引导监管的渠道?

监管这个词特别不妥,它使人联想到警察和城管,它把政府职能部门推到了艺术界的对立面。职能部门在引导艺术之前,谁来确立引导原则?以往是谁的官大,谁的意见就是标准,谁就是引导者。在多元化社会如果确立统一的标准,多元化本身就被取消了:如果采用多元标准,就必须取消引导的职责。应当相信艺术界自我净化的能力。引导艺术即便在封建专制独裁的时代也很难推行。唐代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高峰,比如被后人公推的唐诗三百首,请问,哪一首同官方文件和皇帝圣旨有关?周代经典诗歌分为风、雅、颂,国风和小雅是诗经的主体和精华,有底层民众叫苦的,有控诉官府的,有发牢骚的,有风花雪月的,找不出政府引导的痕迹。这显示出古人的开明与大度。当代中国不要搞得连封建社会都不如。

二.如何建构中国美术在世界美术格局中的话语权?

提话语权是艺术界好大喜功的表现。中国美术的山寨性质太强,超越古人和洋人的中国美术家不多,缺乏获得话语权的资本。话语权是水到渠成的事,现在为时尚早,硬性争取会适得其反。

三.如何建构一个出大师、出精品、出力作的美术生态环境?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美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闲事,政府的明智作法是少管闲事。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职能部门无事可做,而是应当提供良好的美术生态环境。美术生态环境的必要指标是自由、专注,不受干扰。前一段时间,北京一些不良开发商和城管把几个艺术区的艺术家像牲口一样对待,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帮助他们打官司,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

四,如何认识中国美术的文化内质并在今天重建它的文化身份?

内质的说法比本质要好,但还是容易滑向本质主义以致原教旨主义。中国美术的内质就是儒家精神吗?不对。中国美术史最有价值的美术现象,大都同儒家没有关系,倒是同道家、道教和佛教的关系比较大。中国文化内质不仅仅只是包含三教九流,而是由从古到今所有的人物和彼此有别的思想共同构成的。中国文化纵向地看是多元的,横向地看,每朝每代都试图把它弄成一元。后一种情形能不能在我们这个时代终结?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