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刘曦林谈写意与写意精神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9-27 19:36:37 | 文章来源: 赵蓓欣的博客

写意问题是老话题。但老话题如何新解呢?我们对古人有没有误解?古人对此有没有误解?近几年来为什么写意问题被提到理论界的日程上来?这本是中国画的一个概念,中国美学的一个概念,但它已经扩及到其它领域,近年的绘画创作和展出,不仅有写意中国画的展出,还有写意油画展。这一问题的提出,有它的背景和原因,主要是有感于全国美展即国展制作之风过盛,精细描写过多,有失创作激情的发挥。更深刻的原因是有感于西学覆盖,在西学东渐百多年来,中国画的写意概念被埋没、被淡忘了,甚至遭到了批判。回顾五四运动前后,康有为、陈独秀特别是陈独秀发起“文学革命”后,又发起一场“美术革命”,主张以引进西方写实主义来改良中国的文人画,把整个文人画全部否定。正是在这思潮当中,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需要选择了写实,选择了徐悲鸿、蒋兆和、赵望云,他们应运而生,但他们的写实中并非没有写意。文人画家并不认为唯有写实才能改造中国画,陈师曾在20年代初写过一篇《文人画之价值》来反驳康有为、陈独秀的观念,他说:“殊不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否则直如照相器,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何贵乎人耶?何贵乎艺术耶?所贵乎艺术者,即在陶写性灵,发表个性与其感想”。“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我把它调整一下,搞艺术是需要天分的,确定自己是这块料,方可开始一生的追求。所以我把才情放在第一,接着功夫、学养、人品,长寿也就是火候,齐白石、黄宾虹可以见证。陈师曾之后,紧接着齐白石、黄宾虹提出了不似之似造型观,南方的写意人物画家吕凤子发表《中国画法研究》,讲到“立意、为象”,涉及“意象”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再次批判文人画,又一次对中国画进行论争。居于西安的石鲁把现实主义和文人画写意艺术的学养结合在一起,主张以少胜多,用较少的笔墨表达丰富的内容,主张侧面、间接表现,以助诗意,以求画外余韵,在当时颇为不易。

到了新时期,文人画才得以解放,才给它一个合适的历史地位和恰当的历史评价,如前所述,写意问题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今天我们如何恢复正常,对传统美学这一概念如何再认识、再发现、再思考、再创造。

还有一点,有感于人们对写意的误读,为什么这样说呢?人们提起写意来往往把它当作与工笔相对应的概念,就是说把粗笔或简笔画法的表现形式归为写意。近几年工笔画家认为,我们工笔画也有写意精神,也有写意性。写意性不能独属于简笔画,或者粗笔画,它应该是整个中国绘画的一个美学传统,一种美学意识,一种美学心理,一个美学概念。另外还有一种误读是什么?只要胡涂乱抹就是写意。有的画家有各种各样的朋友为他捧场,说你这是大写意,你这是超大写意,于是有些画家滥用了这个概念。并不是说他的画不好,但是这里有误读,好象画得越简单,越胡涂乱抹就越接近于写意。因此有些学者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1991年8月的时候就有个意象艺术的国际研讨会,出版过论文集,这次研讨会是西安的朋友孙宜生先生发起的。他在《美术》1992年第1期发表了《意象艺术论纲》,从意象艺术的角度来讨论美学,他认为客体多的是具象艺术;主体多的是抽象艺术;主客观随意组合的是意象艺术。有感于当时的现状,他老人家提出意象艺术这一概念是有意义的,尽管今天看来也可能有些简单化。另外他提出的一些概念,也很值得我们思考。他提出开放性的系统意象艺术文化这一概念,并提出形态论、空间论、色彩论、构图论、方法论、韵律论、思维论。1991年对意象艺术的讨论,与写意艺术是密切相关的。又过了十几年,2004年5月在北京举办了新写意水墨画邀请展,同时,由刘骁纯先生主持举办了关于写意状态的研讨会。一般的研讨会是展览之后或展览同时开,这次是展览之前先开这个会议,展览开幕那天,又举办了一次研讨会。这两次研讨会涉及到写意的概念,写意艺术的历史,写意的精神性,写意的特征、状态、品格,另外探讨了什么是新写意,新写意有些什么新的因素。2005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写意画展,展览之前和评选期间各开了一次会,探讨写意艺术的有关问题,对写意艺术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讨论了写意艺术的境界问题,书写性、文化状态、人格人品的修养、个性的塑造,特别是诗性的培育。有的艺术家仍然认为它是与工笔相对应的概念。《中国书画报》发表了题为 “写意精神――中国画必须补的钙”一文,钙是什么呢?就是写意精神,这是宋雨桂先生的妙语。

2007年9月,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美术·长安论坛”,论题是“写意精神――中国美术的魅力”。这次活动是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参与主持的活动之一,对这个论题进行了将近两天的讨论,探讨了写意概念的广义和狭义的分辨,探讨了写意、写意性、写意精神,还研讨了它的历史源流,它的内涵和外延。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逻辑的场,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个独特的美学的持续的一个象征。会议还探讨了写意、意象等美学意识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中国画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整个中国艺术也受到它的影响,特别是老庄哲学、佛学里的禅宗,再往前推有《易经》,可以说都强调形而上性。中国哲学的形而上性,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写意意识,不仅影响了中国绘画,也影响了中国雕塑,不仅影响了中国文人艺术,也影响了中国民间艺术,甚至整个中国文学艺术都受到这一个哲学背景的影响。另外还分析了写意艺术的特征,从意象角度分析了这种心理状态或思维方式,从造型的角度分析了它的不似之似的造型观。写意不仅要表现对象的生意,更注重主观性的表现、随机性的发挥。尤其中国的诗歌艺术、书法艺术都特别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写意性、写意精神,诗、书的内美和形式美都与写意绘画有深刻联系。一个艺术家的个性、品质、修养更和写意艺术的格调有直接联系,写意性和写实性之间也有着互动的辩证联系。另外分析了当前写意艺术的现状,特别是当代写意精神失落的原因。写意精神为何失落,这个原因是很复杂的。特别是当前的制作风,对造型艺术的形和形式的理解有问题。艺术的心态,是急功近利的,还是出自本性的,出自商业需求的,各种不同的心态影响了对写意精神的认识。大家从现实出发,进一步提高了注重写意精神的文化自觉性,进一步深入审视研究中国写意艺术传统,特别呼吁在艺术教育中贯注这种美学精神。与会者认为,以开放的态度,采撷西方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可以充实中国写意精神的发挥。最后大家又提出,它作为一个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一个精神,它又是一个艺术表现的制高点,不是一蹴而就的浅薄学问。我们只有经过艰苦学习和对自己个性本真的把握,才不至于把它变成混水摸鱼的玩艺,不至于把它变成胡涂乱抹的东西。怎样做到得意忘言并非无言,得意忘形并非无形,它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或者是大器晚成的这样一种艺术劳作和丰厚的学养,对此需要有清醒认识。这次会议呼吁大家在21世纪弘扬写意精神,应最后落实到作品上,用作品证实它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这是关于近年写意艺术讨论的背景的回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