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廷峰
在这个以利为尚、以骗为智、以假为真、以虚为实的浮躁和疯狂的年代,世间万物正在以肉眼可辨的速度剧烈扭曲,信仰的缺失、人性的堕落、价值观的偏离仿若恶漩,将我们卷入其中,不能自拔。远处的拍卖行正上演着一幕幕重写神话的大片,自编自导的艺术家和拍卖行一路高歌猛进,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状若末日来临前的最后狂欢。还来不及为之欢欣鼓舞,却又突然被缓滞于眼球的萧索景象惊呆,近处是一片画廊聚集地,安静地了无声息,似乎画廊的每一次开幕便是为了谢幕,惨淡的犹如深闺怨妇。我实在是很难将如火如荼的拍卖行和秋风萧瑟的画廊串联在一起,但同样从属于艺术产业链的一环,二者之间的差距何以这般悬殊?
我又该拿什么拯救你,可怜的中国画廊?
较之其他行业的普遍低迷,近几年艺术市场的繁荣火爆确是振奋人心,天价、神话的不断刷新也充分地反映了人们对艺术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我们开始对身价暴增的艺术家津津乐道,对屡创新高的拍卖行频频注目。媒体不厌其烦地报导“谁谁谁的作品以多少多少价格成交”,“哪家拍卖行总成交额又超过多少多少亿”,但是却从未发现有这样的报导“某某画廊今年进账突破多少多少”,撇开浮华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丑恶伎俩或虚假炒作,画廊的尴尬境地与清贫状况确也可见一斑。年前一帮画廊老板和雅昌网老总万捷聊天的时候,我就说过画廊是艺术行业中的最弱势群体,中国的拍卖行和画家一年赚一个亿的大有人在。但我敢说一年能挣一个亿的画廊一个都没有。这是不可思议的,画廊是艺术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承载着艺术品生产者(艺术家)和艺术品消费者(收藏家)的枢纽工程,也是发掘和培养优秀艺术家的优渥土地,画廊理应是具备艺术产业相当话语权的一方,为何如今却是沦落到此等境地,这迫使我们分析和反思。
现今中国画廊日渐颓败,乃是内外因的双重作用力的结果。外因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大环境(国情、政策、法律)的影响,二是与画廊相挂钩的同属艺术产业链条上的艺术家、拍卖行、收藏家对画廊造成的“外伤”。内因即是画廊自身各方面的不足或缺失造成的“内伤”。
大环境
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致使国家不得不加大文化产业的投入和宏观调控力度。这的确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要知道国家机器力量的强大远非我们所能想象的。至少在首都北京,国家大力介入文化产业后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此处暂不一一列举。国情的需要迫使政策改变,那么政策上加大相关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自然水到渠成,这正是我们愿意见到的。但实际情况是没有一家金融机构愿意承认画廊是实业进而提供资金支持。国内的现行体制使画廊几乎没有生存空间,我们在与狼共舞。这个体制对画廊的生存发展是致命的,国家和地方画院、美院、美协里的体制内画家霸占着丰富的社会公共资源,拿着俸禄吃着皇粮私下里卖画,价格完全自己说了算,说涨就涨。他们不需要跟任何画廊合作,从来都是自己跟藏家直接打交道,由于他们具备的先天优越条件致使全国各地的藏家可以绕开画廊,轻易找到画家买卖作品。再说法律,中国与艺术相关的法律法规本来就少,称得上完善的更是寥若星辰,加上艺术行业的难以量化和艺术行为的界定模糊,很多打“法律擦边球”的商业活动伺机而生。另外,中国缺乏一个完备且权威的鉴定系统,很多古代近现代的艺术品真伪无法被准确鉴定,由此而引发的商业纠纷屡见不鲜,大多都是自认倒霉,不了了之,这是艺术行业最致命的硬伤,无权威的鉴定系统致使那些不太了解艺术却想进军这个行当的实业家望而却步,严重制约了艺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艺术家、拍卖行、收藏家
艺术家在艺术产业链中居于基石地位,他们是艺术品的生产者,所以他们的最大职责应是尽可能提供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但如今的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市场经济极度膨胀的副作用正在日渐显形,那就是一大批的艺术家正在变得急功近利和不择手段,为了逐利,他们开始粗制滥造,甚至大批量流水线作业。画品亦人品,如果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变得不再纯粹和高洁,那么他的作品又能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他又该以何理由得到大众的首肯?为了牟利,有些艺术家甚至撇开合作多年的代理画廊,视合同如草纸,私下直接与藏家交易,从不会想到正是由于画廊的包装、宣传、运作才成就了今天的他。如今很多成名的艺术家对曾经帮助过他们的画廊毫无感恩之心,将个人所取得的成就全部归结于自己画的好,从刚开始与画廊老板的见面拥抱、称兄道弟到握手到点头到装作陌生人一样不相识,背信弃义已是屡见不鲜,过河拆桥成为家常便饭,人性堕落到如此地步,实在是令人心寒!究其原由,无外乎他们的作品从以前的1000一张变成了现在的10万一张,身价涨了。他们的“精明”很难容忍任何中间人得到应有的报偿。还有些画家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碍于画廊合约的束缚,甚至将新作的款识写成数年前甚至十多年前以跳过合约的有效期,然后再送拍。画廊即便知情,也于事无补。画廊从挖掘艺术家,签约艺术家,到推广艺术家,其间的付出可想而知。大到提供画室、举办大型个展、参加大型艺博会、出版画册、邀请藏家和各界名流观展、邀请著名批评家为其提供学术支持或举办研讨会,小到海报的设计、媒体宣传、甚至展厅的灯光、悬置作品的角度位置,耗费的不仅仅是财力物力,还有画廊老板及员工的心血、人力和时间。任何一位签约艺术家的背信弃义,都会对画廊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
拍卖行最大程度的追求利益本无可厚非,因为他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其经营模式。在中国,艺术行业有太多的漏洞可钻。《拍卖法》中的“拍卖行对所拍拍品概不保真”的条款原是因国内技术对年代久远或稀缺的某些艺术品难以鉴别,迫于无奈才出台的。但是现在国内很多拍卖行都抓着这个漏洞大肆知假卖假,藏家的眼力不够就得花大价钱交学费。还有艺术家和拍卖行沆瀣一气,恶意炒作,将拍品标价数倍高于市场价,然后再交付拍卖行佣金后,自己竞买回来,借此以抬高身价。拍卖行也乐得其所,既有钱挣,又能保证拍卖成交率。拍卖行对这种恶意炒作行为的放行无疑是对收藏家的不负责任,是对藏家的误导。画廊将一位艺术家从默默无名培养到颇有名气,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正待收获时,却被拍卖行顺手摘走了果实,这也造成了画廊盈利困难的局面。
收藏家是整个艺术品交易活动中的终端消费者,不论是艺术家还是画廊抑或拍卖行,收藏家的购买是检验其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尺。谁手中掌握了藏家资源,谁就能在艺术行业中如鱼得水。收藏家处在艺术产业链的终端地位决定了大多数人都要投其所好。在一片阿谀奉承声中,藏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稍有疏忽就极可能落入陷阱。太多的赝品流通入市,致使藏家从不轻易出手。而一些冒牌藏家(俗称“倒爷”)就此大行其道,他们彼此之间频繁联络,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销售网。他们不需要像画廊一样付出场地租金、员工工资、交易税金等,所以能以低价倒卖作品,有很多画家为了图来钱快,都愿意选择这种交易方式。殊不知这种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发生极易扰乱市场价格,严重地压缩了画家本人的艺术价值成长空间,对画廊而言,是一种不公平竞争,对画廊的经营会造成极大的冲击。在国内画廊界,真正默默勤恳做事的人是异常孤独的。
画廊
作为一个私营画廊的老板,要想成功运营并获得盈利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画廊较许多其他行业而言,具有很多先天性弱势。前期投入大,收益周期长是所有私营画廊老板为之担忧的事情,798很多画廊都是因为资金不足,在耗费巨额的场地租金、宣传费用等开支后,没能等到盈利的到来便扛不住了,只能心怀不甘草草关门。抛开那些专收取场地费给艺术家办展的门店(因为它们还不能算是画廊)之外,画廊其实是个长线投资行当,因为从发掘艺术家开始,到艺术家进入市场并使其作品价格不断上升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这个周期与艺术家有关,也与画廊的运营能力有关,短为三五年,多则七八年。试问798有几家私营画廊的老板能单凭个人财力熬过这个周期?所以资金的不足是大多画廊的致命伤。聪明点的画廊会为自己找一个比较强劲的投资人或机构作后台支撑,虽然这样会丧失大部分的自主权,好的是不必为金钱而过多烦劳。或者画廊老板还有其他产业,能靠其他产业的盈利支撑度过这个周期,否则只能自生自灭。
私营画廊的局限性还体现在规模小,各类硬件设施不够完备,藏家资源过于狭窄和短缺等方面。恰恰这些方面都是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尤其体现在藏家资源方面)。一旦画廊的发展无法跟上旗下艺术家的成长速度,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艺术家必将淘汰画廊。
画廊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也是导致画廊经营不善的重要原因,一个好的团队需要精细的分工,展务、宣传、市场、接待、后勤缺一不可。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敏锐准确的判断力是画廊老板或艺术总监必须具备的个人能力,他们必须有很高的学术修养,对艺术家的未来发展能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因为一旦在艺术家和作品的挑选上出现大的失误,那么随后一系列运营措施的实行将会变成一场大伤元气、徒劳无功的惨剧。
木已成舟,外界带给画廊业的种种创伤难以抚平,我们无法也无力去改变这既定事实,那么修缮自我便成了画廊业的唯一出路。如何做到画廊业的自我修缮,我有以下几方面建议:
1. 加强画廊队伍的自身建设,且不谈场地的扩充、设备的精良,画廊工作人员(不论是老板还是员工)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必须加强,专业素养的具备是画廊是否能成为培养优秀艺术家的最关键因素,也是画廊能否越走越远的关键所在。能够有把握的判断艺术家的潜质总比经熟人介绍或是泛泛去找来得有效和轻松,从挑选艺术家到举办展览到宣传推广到作品交易,所有环节无一不与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挂钩,画廊整体能力的提供将会大大缩减收益周期的长度,这也是对画廊资金不足所造成缺失的重要弥补。
2. 画廊应始终保证展览的品质和学术价值。虽然具有学术意义的作品在当下还难以被市场接受,但我们必须承认学术的预见性,梵高的后印象派,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都是在先具备学术价值的基础上才得以被市场认可的,所以学术与市场并非对立,学术引导市场,市场检验学术。如何做到市场与学术统一发展,需要画廊具备以下条件:美术批评家的理论支持,优秀策展人的专业眼光,画廊经营者的市场判断。
3. 竭尽所能完备画廊的藏家体系,这里所说的藏家并非倒爷,是真正懂得欣赏且具备相当鉴赏能力和购买能力的藏家,他们大多因喜爱而收藏,轻易不出手藏品。藏家系统的充实对画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画廊能向其推荐艺术品从而盈利,二是利用藏家的关系获取更多的艺术资源(如名家作品、介绍藏家、推荐艺术家)。同样,画廊对于收藏家的重要性也是独一无二的,一是画廊经营者多为浸淫艺术行业若干年的行家,他们丰富的经验能使藏家在收藏道上少走很多弯路。二是在艺术品投资方向上,画廊经营者的独到鉴赏能力和市场前瞻性能给藏家收藏艺术作品带来很大的助力。三是在画廊绝少会买到假画,但凡有点实力的画廊是绝不会买假画的,因为他们深知“招牌”和“客人”的重要性,而拍卖行却从不会为其销售假画的行为买单,售假的暴利令他们食髓知味,拍卖法的“概不保真”又为其大开绿灯,所以即便藏家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也难以提防前面时刻为你所设的陷阱。
4. 各画廊应该携手联合,资源共享,共同坐庄。由于现今的中国画廊大多还处于小规模单打独斗的阶段,其各方面的实力都难以和拍卖行抗衡,也时常因为资金的短缺而处境堪忧,一个勤于绘事的一线艺术家一年的作品价值是极其巨大的,若单靠一家画廊买断无异于天方夜谭,所以在单个画廊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寻找合作伙伴,携手其他的画廊不失为一项明智之举。明智之处在于:一,聚众人之力解决资金问题,可以多家画廊联合签约一位或几位优秀艺术家,将原本看得见却抓不住的大蛋糕分成若干份来吃,增加了各画廊的赢利点;二,画廊之间的联手,将能更便捷有效地推广艺术家,艺术家的展览频率和媒体曝光力度得以保证和加强,形成良性循环,大大缩短收益周期;三,由于各画廊的藏品有限,难免会因此无法满足客户的审美需求而导致客户流失,若是多家画廊联手,其藏品叠加后的总量将不异于博物馆,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藏家和客户的需求。四,资源的共享,将会赋予画廊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开发艺术衍生品商店、建设大型网络交易平台、自主举办艺术博览会、联合成立拍卖公司都将成为画廊业新的盈利模式。
软件与硬件的多重问题造成现在中国画廊的尴尬处境,这种境遇严重阻碍了画廊业的发展壮大,也给中国艺术产业带来了灾难性的隐患。如何走出这种恶性循环的怪圈,值得我们常思深虑。这世界从来没有救世主,更没有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的知难而进和忘我打拼。
中国画廊终能崛起,并引领着中国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我们坚信这一点,虽然路漫漫而修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