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奥利瓦:走进“罗马的广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6-25 16:14:44 | 文章来源: 世界艺术

CignoLedoDIOscuri,Luigi Ontani,2007年大理石,高133厘米

在垂直和水平的敞开以及封闭空间里,在历史久远的墙垣和地面上,伫立着纯粹地中海幻想的产物,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是叙事的还是装饰的,它都肯定了一个受到保护、内容丰富且发人深思的历史价值。这座透明之城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与乌托邦的概念形成了辩证关系,而乌托邦是一个理想中的城市,它所代表的隐喻性完整与日常悲剧性的支离破碎格格不入。

——奥利瓦

4月29日至6月5日,由阿其烈?伯尼托?奥利瓦(Achille Bonito Oliva)策划的“罗马的广场”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举办。这是奥利瓦继在中国美术馆策划 “伟大的天上的抽象”之后的又一个大型展览。

在人们的思想中,广场是建筑上的传统主题,这一特点在罗马表现得尤为明显,从中世纪初期和晚期的帝国广场,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最终演变至三十年代的风格以及七十年代的新理性主义风格。这些广场有的古老,有的现代,有的位于罗马市中心,有的位于罗马郊区。在历史长河中,广场保持了在城市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代表了市民好客的态度,起到了创建连接和通信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意大利的广场是人们相会和交流的地方,尤其是罗马在她3000年的历史中确立了一种特殊的模式。而雕塑作品就好像是放在广场上的一台搅拌器,在不同的语言中创造相互影响的作用,同时能够让任何一种传统意义上的美学类型超凡脱俗。它们传递给观众的是一种不断运动的现实的力量,一种引人入胜,令人产生共鸣的活力。以过往建筑为题的摄影作品和当代雕塑之间的对比并不是“远程信息游戏站”,它们是轻型建筑,展现和渴望的是精神上的片刻宁静,以代替后工业文明的喧嚣。他们选择了一条蜿蜒同时极具设计内涵的创作路线,没有按照实际比例重现一座城市,转而选择不同的尺度,创造一个适合幻想和沉思自由游走的空间。

Damiano Sauli广场,Gea Casolaro,2010年

本次展览通过二十位摄影师和其他意大利艺术家的作品展示了罗马的二十个广场。二十位意大利摄影师受邀拍摄罗马的广场,不同的是,在每一个都作为背景的摄影作品前放置一件当代艺术家的雕塑作品,使其和广场原有的建筑形成对比。艺术家们必须结合每个广场的历史、记忆和当代气息来完成作品。在这些大型的摄影作品中,正如在真实的广场中发生的那样,融入了雕塑作品与现场装置,成为他们凝视和观察的支点。从而将遥远的过去和现在作(做)有趣的对比,重新建立起时空对话所进行有力的尝试。策展人认为“参展的艺术家选用了材质恰当的材料,仿佛建造了一座微型的透明城市,刻意使其看上去岌岌可危,具有强烈的柏拉图风格,是习惯在电脑上浏览网页的现代人用以反思的栖息之处。”

纳沃纳广场,Raffaela Mariniello,2007年Souvenirs d'Italie系列

进入当代艺术馆,便会发现自己不仅被罗马广场的影像和历史围绕,还能见证不断变化的当代大都市的风貌。整个参观路线也将艺术馆的空间“改造”成一个偌大的广场,竖立着二十位艺术家的三维作品,它们以出众的艺术魅力与展览空间完美契合。本次展览的总策展人阿其列?伯尼托?奥利瓦说:“过去拍摄的旧建筑与当代雕塑之间的对比并不是电子游戏的关卡,而是折射和憧憬着宜居性思想的轻型建筑,代替了后工业文明的嘈杂与喧嚣的安静处所。”在此次展览中通过高清晰的摄影作品和雕塑作品,独特的设计和音乐辅助,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模式。

世博会期间整个世界的目光都会集中在上海,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罗马市决定在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机构中举行一场重要的展览。“罗马的广场”展览充分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主办方希望透过这次展览,进一步探讨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之间的关系,在体现新的城市文化之余,架构一座中意双方知性沟通的桥梁,促进中意两国间的文化与城市的交流与互动。

我们在欣赏这些摄影师的作品的时候,看他们通过各自的手法和形式诠释了罗马最有意义的地方:广场,从而展示了这座富有魅力的城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来审视自己所在的这座城市。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