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采访人:何桂彦
采编:石文丽
方式:邮件采访
石:您认为是否存在所谓的“70后”“80后”艺术家?理由是什么?
何: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层面回答。从年龄上看,当然存在着70后、80后的艺术家。但是,我们并不能仅仅通过年龄来界定当代艺术创作中出现的艺术现象。毕竟,一个艺术现象或流派的归纳与界定,最重要的依据还是取决于风格、形式,以及作品内在的文化诉求,即使年龄可以作为一个标准,它也只能仅仅作为参考。
事实上,当代艺术界用“代际”来区分艺术家还是跟电影界学习的。80年代中期,电影界就习惯了第几代、第几代的说法。在艺术界,最早用“代”来归纳艺术现象的是批评家栗宪庭。他就曾将“玩世现实主义”与“60后”那批艺术家联系了起来。而“70后”则是批评家朱其提出的,他所说的“青春残酷”就与这代人有关。
个人而言,我是不赞同用“70后、80后”这样的方式来归纳艺术现象的。原因就是这种方式太单一,太简单,而且不太符合艺术自身的创作规律。就拿朱其的“青春残酷”来说,并不是所有中国70一代的当代艺术家都是画“残酷”的,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青春残酷”,而是说,“青春残酷”与“70”并无本质的联系。再比如,前两年,美术界很多人都习惯将“80后”与卡通绘画联系起来,问题就在于,是不是80后的艺术家都是在画卡通呢?当然不是。显然,单纯用“代际”来划分是有问题的。
石:点评一下您最看好的年轻艺术家。
何:我个人比较喜欢金石、他们艺术小组、李昌龙、邬建安、仇晓飞、王光乐、黄奎、何翔宇、蒋华君等一批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石:相比某些成功的“大腕儿”艺术家,您认为年轻艺术家的优势和劣势分别在哪儿?
何:年轻艺术家的优势在于他们有敏锐的视角、实验的态度,以及批判性的精神。事实上,不管是“伤痕”还是“乡土”,不管是“星星”还是“新生代”,不管是“新潮”还是“玩世”,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大部分是由当时的年轻艺术家书写的。从这个角度讲,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是存在着很多“青年艺术现象”的。
当然,为什么年轻艺术家能成功呢?就在于他们善于思考,勇于反叛,敢于挑战权威。之所以会如此,是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十分敏感。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代艺术”这个概念本身就与一种特殊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密切相连。
当然,年轻艺术家的劣势也很明显,比如大部分作品均无法深入的讨论问题,作品也往往停留在图式与风格的表面。不过,对于今天的年轻艺术家而言,最大的问题还是容易被市场所束缚,被流行的审美趣味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年轻艺术家均很难保持较为纯粹、独立的创作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