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关注本土的民生民情——构建当代油画的中国化标准问题浅识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7-25 17:25:59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作为一个外来画种,油画但从它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逐渐和中国本土的文化内核发生必然联系。这不是一个新问题,也不是一个个别的问题,因为,现代版画、雕塑等西方传统艺术形式,与油画面临着相同问题。对于油画来说,其“中国性”的要求,早在几十年前,热烈一时的“油画民族化”口号就提出了明确的理想方案。这是一种艺术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其文化自觉性张扬的体现,也是其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途,在“民族化”的口号之下,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经典作品,其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中国油画在宽松的环境之下有了长足的多元化发展和进步,并且,随着近些年来城市化运动的深入,现代都市文化影响力逐渐扩大,当代油画开始出现了一股持续发展的热潮,并且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但是,在社会的普遍认识之中,却依然未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子。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和理论研究,依然没有给出相对明确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油画民族化”的热潮退去之后,“多元化”的借口之下,新的“西方标准”卷土重来,越来越使中国的油画家们在兴奋之余,却也多了一分迷茫,为何话语权始终在西方?实现中国当代油画的自我文化定位,显得越发地重要。2009年,伴随着“全国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掀起“盖头”,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脚步的临近,作为积蓄中国美术界数年力量,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主流美术作品创作探索和展示的重大事件,因为有它相对明确的核心价值标准和艺术取向,创作上展示和理论上构建当代油画的中国化标准,也因此有了可期望的契机。中国美术家协会提出“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的口号,就给出了当代美术创作纲领性导向,我们期待即将于9月亮相的这些作品,可以给这个口号以具体真实的、有深度和多样化的阐释。

中国当代油画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有了多元化的探索和追求,这是理论界认定的事实。可是,随着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当国内观众看到更多的“正宗”的西方当代油画,他们对中国当代油画所产生的“面熟”之感,无疑令油画家们感到尴尬。一段时间里,专业画家和观众对于西方艺术信息上的不对等关系,使的一些西方油画风格、流派在中国得以表面的延续,并受到关注。而这些当代油画,因为市场化需求,在制作上越来越精良的同时,却以丧失作品所依托的社会环境与具体情感为代价。当里希特式的油画笔法遍布全国时,又有几人曾对里希特画背后的“话”进行认真追问呢?创作精神上跟风,审美方向混乱,大众文化侵蚀,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而评价体系多元的近乎混乱,更是误导了不少艺术家的思绪。画面装饰化,图像时尚化、程式化,风格平庸化、低俗化的作品比比皆是。当代油画,需要的是更多具有精神感召力的作品,而不是肤浅时尚的图像经营。

2009年的秋天,我们期待能够看到具有文化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的油画家,给出令人感触的作品。中国油画家们如何在外来引进的画种中,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贡献?简单地说,这种作品,应该是伫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上汲取营养,并将其转化成独特艺术表现语言的,其基础是东方文化立场和独立的人格,摒弃了对西方现当代油画形式和视觉上的简单摹仿,深入到中国当下社会形态的潜意识中发掘课题,并重新用画笔提出建设性的观念,在人文领域更加关注本土的民生、民情、强调历史对当下影响的作品。所以中国当代油画自我评价的标准,应该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基点和社会价值体系上,提倡严肃的创作精神,鼓励朴素的文化内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油画评价标准,我们将拥有自身的学术话语权和市场主导权,从而真正感染社会受众,推动文化前行。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