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陈振濂教授的几个书法坐标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5-19 10:14:33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杨飚 乔志强

关于陈振濂教授,已经有太多的文字见诸于报纸杂志或是网络论坛,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他进行着研究和评说。但对于他这样一位身兼数职、横跨多个研究领域并长期立于艺坛学界潮头浪尖之上的著名学者、艺术家,有时确会给研究者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因此,如何评估陈先生的既有学术贡献和未来发展前景,也许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仅想对他30余年来的书法创作实践和学术研究的动态过程做一番梳理与分析,并以之就教于陈先生和他众多的追随者们。

坐标(一)

心路历程:从教育到学术再到创作的方位转换

陈振濂教授是新时代的书法热潮中诞生的一位重要人物,一直以来,在书法教育、理论和创作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领军作用。他在创造巨大成就和声誉的同时,也伴随着争辩和批判的声音,这种情形已构成了陈振濂教授的一个固定标识。很多人看他成果多、成就高,是以他的既有成绩为对象来发表评论的,这样的看法多是静止的、平面的。其实,陈振濂教授之所以能达到今天的成就与高度,是有一个必然与偶然、顺应与选择、理性与感性、判断与吸纳的主客观相交的过程。李立中先生曾为他编过一部约百万字的《思想的轨迹——陈振濂教授学术演讲录》,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陈振濂教授30余年来思考、探索、判断以及他的坚持与妥协、进取与退避。从1979年到浙江美院读书算起,他经历了从普通的大学书法教师到著名教授、博导的身份转换。就其于书法领域孜孜以求的心路历程来看,他也经历了几个关键阶段的成功转身。每次转身,都有一个坐标性的事件或特定内容作为“记录”。

作为高校书法专业教师,陈振濂教授选择的第一件极有意义也极具挑战性的学术工作,就是关于高等书法教育体系的构建,这方面的标志性成果就是“陈振濂书法教学法”的推出。“教学法”站在学科的基点上,对高等书法的教育教学理论、内容分类与体系构架进行了学理与训练方法的再建构,打破了长期存在的主要依靠教师个人感性经验的书法教学模式。20多年前,这项书法教学成果显然让人耳目一新,甚至于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不能不承认它的前瞻性与先进性。这项成果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书法教育学成果获得国家级优秀奖和霍英东教学基金奖。在从事高等书法教育学的研究过程中,陈振濂教授系统梳理了书法“创作”、“理论”、“教育”等三大领域的知识体系,为其后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可靠的知识基础与思维能力基础。

1988年左右,陈振濂教授由对书法教育的关注进而开始思考书法学学科构建的问题。1990年,由他主编的120万言的《书法学》(上下册)的出版。随后的几年间,他又相继出版《书法学综论》、《书法学概论》及书法学分支学科的史学、美学论著多部。经过反复思考,陈振濂先生提出三种不同的书法学学科构架模式并从学理上进行充分论证,对于推动书法学的学科建设和当代书法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业内学人普遍认为,就凭学科研究的成果,当代书法史无论如何也无法忽视陈振濂存在。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始,围绕书法的创作模式问题,陈振濂教授进行了一番全新的探索。他以理论家的敏锐眼光和积极创新精神,经过严密的理论论证和反复的实践检验,鲜明地提出了“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这一崭新的书法创作新思维,在整个书坛之上引起极大反响。在新流派新思想新观念频现的当代书坛,“学院派”堪称理论准备最充分、最缜密也较易为人们所接受的一个书法新流派。

2000年以后,陈振濂教授开始把关注点转向书法史本身。2002年-2006年,经过悉心研究,陈先生倡导起了思想严谨、学理清晰、创新点明确的“魏碑艺术化运动”,对书法线条的刻凿与拓墨之性质与现象把握,以及技法解析,形成了一整套体系性内容。其中除理论探讨外,还对具体的技术展开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功。在此同时,陈振濂教授还对“新帖学”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思考。《新帖学论纲》(一)至(三),共五万言的论文,代表了新世纪以来陈先生对经典帖学的诸多新思考。

2008年开始,陈振濂教授又选择了新的学术切入点:“草圣追踪”,力图在三年之内,对中国书法史上最具特点的狂草、大草书进行全方位解析和恰当的技术定位,目前这项探索正有序展开。

纵观这30年来的历程,不难发现,陈振濂教授的努力,是从书法教育教学研究、书法学学科建设等系列重要理论问题的研究,进而转向对创作的集中关注。对书法创作的研究,又经历了从创作理念改革(如学院派新的“主题”理念的提出),到对创作风格流派的技术检验(如“魏碑艺术化运动”、“新帖学”、“草圣追踪”等的技术分析展开)的转换过程。如果说过去是以理论去观照创作,着力于抽象的模式、观念、意识的反省与检验的话,那么自新世纪以来,却是从作为物质的“作品”出发去看创作,注重于具体的点画、线条、书写与凿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风格、流派、技法。由理论到创作,再由创作实践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显示出陈先生作为理论家的宏观视野和作为书法家的本位姿态。

——大学书法教学法

——书法学学科建设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

——魏碑艺术化运

——新帖学

——草圣追踪

30年来的书法历程,像陈振濂先生这样不断推出一个个新的研究课题的书家能有几人?拿得出如此众多品牌鲜明的思想成果,有如此学术敏锐度并具有相应的判断力的理论家又有几人?

1   2   3   4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