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诺·巴贝,天安门广场上学生们热烈欢迎法国总统蓬皮杜,北京,摄影,艺术微喷,1973,75×50cm 法国摄影师布鲁诺·巴贝(Bruno Barbey)是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曾任玛格南图片社全球主席。
布鲁诺·巴贝,泛舟长江,南京,摄影,艺术微喷,1973,75×50cm 2019年7月18日,“中国美术馆国际美术作品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中国本色——布鲁诺·巴贝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49件布鲁诺·巴贝于20世纪70-80年代访问中国时拍摄的摄影作品。
布鲁诺·巴贝,小学生准备在天安门广场欢迎法国总统蓬皮杜,北京,摄影,艺术微喷,1973,75×110cm 布鲁诺·巴贝与中国的不解之缘源于1973年跟随法国时任总统蓬皮杜访华,他在中国按下的第一次快门便同时代与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
布鲁诺·巴贝,工人们欢迎法国总统蓬皮杜的车队,上海,摄影,艺术微喷,1973,75×110cm 这位来自红、白、蓝之国的摄影家,同样也在中国发现了百业初兴热情的红、理想主义纯粹的白、集体记忆怀旧的蓝。
布鲁诺·巴贝,在长城上拍照,北京,摄影,艺术微喷,1973,75×110cm 此次展出的49幅作品记录了巴贝院士遍布北京、上海、重庆、四川、广西、江苏的中国足迹。
布鲁诺·巴贝,在议价杂粮店排队,上海,摄影,艺术微喷,1980,75×110cm 议价杂粮专柜、供销社、自来水站……布鲁诺·巴贝将这些打着深刻岁月烙印的名词再次带回到我们的视线中。
布鲁诺·巴贝,婚纱照,上海,摄影,艺术微喷,1980,75×110cm 让我们得以从照片中窥见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
布鲁诺·巴贝,农户家,成都,摄影,艺术微喷,1980,100×150cm 他所记录的不止是中国过往的岁月,更是通过多年观察所捕捉到的传统文明向现代化迈进的巨大变革。
布鲁诺·巴贝,沪郊水乡,上海,摄影,艺术微喷,1980,75×110cm 他用摄影所建立的不只是一个国家时代发展的关联,更是中法两国的文化互通。
布鲁诺·巴贝,在田野上做早操,上海,摄影,艺术微喷,1980,75×110cm 值得注意的是,在巴贝捕捉到的“中国本色”中,观众亦可一览彩色摄影方兴未艾之际质朴又不乏质感的精彩。
布鲁诺·巴贝,上海少年宫手风琴班,上海,摄影,艺术微喷,1980,75×110cm 在彩色摄影尚未得到重视的时代,巴贝率先尝试柯达克罗姆彩色胶卷,这在当时是颇有勇气的先锋之举。
布鲁诺·巴贝,乐山附近的稻田,四川,摄影,艺术微喷,1980,100×150cm 在“新彩色摄影”理论诞生之前的十几年,布鲁诺·巴贝便已经对彩色摄影游刃有余。
布鲁诺·巴贝,母子俩,乐山,摄影,艺术微喷,1980,75×110cm 他不仅开创了彩色胶片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还充分展现出彩色新闻摄影的艺术性。
布鲁诺·巴贝,豫园,上海,摄影,艺术微喷,1980,100×150cm 他不仅开创了彩色胶片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还充分展现出彩色新闻摄影的艺术性。
布鲁诺·巴贝,坐在乐山大佛的脚趾上,乐山,摄影,艺术微喷,1980,100×150cm 正如巴贝所言,“能把一个处在历史决定时刻的现代国家用照片记录下来是一件非常令人激动的事”。
布鲁诺·巴贝,抗战时期遗留的碉堡,摄影,艺术微喷,上海,1980,75×110cm 自此次访华之行按下第一次快门开始,巴贝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布鲁诺·巴贝,在沪南电表厂门口打乒乓球,上海,摄影,艺术微喷,1980,75×110cm 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几十次往返中国,记录下中国高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
布鲁诺·巴贝,上海少年宫手风琴班,上海,摄影,艺术微喷,1980,75×110cm 时至今日,巴贝院士仍饱含热情地捕捉着中国这片土地上点点滴滴的变化,记录着新时代的中国更为多彩而华光的本色。
布鲁诺·巴贝,市场,兴安,摄影,艺术微喷,1980,75×110cm 在新闻摄影的黄金时代,布鲁诺·巴贝或是站在新闻事件的一线,或是历史转折的拐点,敏锐地捕捉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瞬间,从不错过“与历史的照面”。
布鲁诺·巴贝,养鸭人,乐山,摄影,艺术微喷,1980,75×110cm 布鲁诺·巴贝说:“摄影是唯一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被理解的语言”,适逢中法建交55周年,愿我们在“中国本色——布鲁诺·巴贝摄影展”中共同展开一场跨越历史与国度的文明互鉴。
布鲁诺·巴贝,豫园湖心亭,上海,摄影,艺术微喷,1980,75×110cm 展览期间,布鲁诺·巴贝还将向中国美术馆捐赠《意大利人》系列、《布尔甘油田》等69件代表作品,将中国的影像记忆以摄影作品的形式留在中国美术馆。
布鲁诺·巴贝,长江纤夫,重庆,摄影,艺术微喷,1980,75×110cm “中国本色——布鲁诺·巴贝摄影展”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7号展厅,将展至7月28日(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