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是苦难深重,同时又在艰难之中孕育着复兴的百年。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起文学改良运动;孙中山北上征讨军阀,保护革命果实;留法勤工俭学会成立,中国第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即将赴欧洲求学……黑暗的旧中国仍然混沌未开,然而新的思潮已在涌动萌发。
这一年的农历五月十九日,张仃出生于辽宁北镇医巫闾山下周屯,他本名冠成,字豁然。在这个被他戏称“只产白薯和胡子”的地方,每年四月,家乡的庙会是张仃最开心的时候,而庙里的壁画成为张仃幼年艺术最初的启蒙。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三省沦陷。年仅14岁的张仃辍学,流亡至北平。因喜欢艺术,他不顾家人反对,考入北华私立美术专科学校的中国画系。他同情(目睹)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对(国民党)不抵抗行为极为愤慨。他逐渐发现了漫画这一主题鲜明、风格犀利的艺术形式,并把它为匕首投枪,向社会黑暗宣战。因参与积极进步活动,1934年张仃被国民党宪兵逮捕,押送至南京。张仃的漫画想象力天马行空,笔下的作品简练、准确、有力,对感情的表达直接、有力,极富煽动性。年轻的张仃,因为漫画,像一声霹雳,响彻中国文艺界(走上了革命之路)。
1938年秋,张仃来到延安。延安的物质条件虽然艰苦,却充满了理想和革命精神。
1949年新中国成立,普天同庆。在这期间,张仃承担了为国家而设计的光荣使命。他负责改造勤政殿与怀仁堂,为全国政协设计会徽与纪念邮票,为开国大典进行美术设计,并负责天安门的装修方案。在国徽设计中,张仃提出国徽中必须要有天安门,这一意见最终被采纳,成为国徽中最重要的标志,这一系列重大的设计任务,使得张仃被后人称为“新中国的首席形象设计师”。
年轻的新中国需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形象,1951-1956年间,张仃将中国国家馆带往布拉格、莫斯科、巴黎、华沙、莱比锡、罗马等城市的博览会,这一时期,张仃确定了民族加现代的国家风格形象,让国外观众眼前一亮,(把朝气蓬勃的新中国形象带给了世界)充满朝气的中国气派给世界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1956年,因为在巴黎主持世界博览会的中国馆设计工作,张仃有机会见到了毕加索。
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张仃担任实用美术系主任。当时中国画的发展面临困境,对于中国画的前途,一派认为中国画已经高度成熟,无需变革,另一派则认为中国画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无法表现新时代。当时张仃与李可染都住在大雅宝胡同,每天早晨他们都相约一起去上班,一路走,一路聊,探讨着关于中国画发展的问题。1954年,美术界再起中国画问题的争论。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国画革新小组,由张仃任组长。由此,张仃、李可染、罗铭进行了著名的江南水墨写生,他们希望通过一次具体的艺术实践,为古老的中国画探索出一个新的未来。1956年,国务院组织(毛泽东、周恩来批示)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但紧接而来的“反右”运动,让学院的一批艺术家和学者纷纷落难。1957年,党中央派张仃担任副院长,他一方面把民间艺术请入学校,同时又吸收西方现代设计艺术精华,使得“文革”前的十年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蓬勃发展的十年。
1961年,张仃带研究生云南写生,创作出了一批让人大开眼界的“装饰绘画”。这是人们从未见过的中国画新样式。但正是这批带有这些新观念、新探索的作品,为张仃带来了不尽的灾难。1966年,“文革”开始,造反派为张仃举办黑画展,张仃遭千人当众批斗,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饱受摧残。文革后期,张仃获准回京养病,饱经风霜的老人选择在西郊香山的一间破旧农舍,躲避尘世的喧嚣。文革十年,他听到了太多嘈杂,见识过太多的丑陋的人心和欲望,他开始厌恶一切色彩,他看见红色就想呕吐,甚至连有花色的被子都要反过来盖。而这时,一本掖在口袋里的巴掌大的黄宾虹的焦墨册页成为他艺术上的唯一慰藉。在荒山野岭之中,没有任何可以作画的工具,他只得向小学生借来最简单的笔、纸、墨,在一笔一画之中,他找到了巨大的安静,也开启了他晚年向艺术高峰的跋涉。
改革开放之后,百废待兴。61岁的张仃众望所归,复任中央工艺美院副院长。当年,他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设计了动画片《哪吒闹海》,并在1979年从全国艺术院校调兵遣将,主持了首都机场壁画的创作。张仃用篆书的“艺”字设计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校徽一直用到今天,他确立的“衣”、“食”、“住”、“行”至今仍是中国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张仃的带领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毫无疑问成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摇篮”。
1983年,张仃正式从院长的位置上卸任。这位66岁的老人竟然高兴地在地上打了个滚儿。终于自由了,终于可以专心开始自己的创作了!在接下来二十多年的岁月里,张仃的足迹几乎遍布除了西藏、台湾等地之外祖国所有的大好河山。他醉心于和自然的对话,每当打开册页,用笔描绘眼前的景色写生,便忘掉了自己的存在,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他把将焦墨这一中国山水画中不为重视的小画种发展为具有丰富表现力、可创作巨幅作品的大画种,他通过线条的粗细、虚实、变形,画面的节奏、韵律、空间,描摹出大自然的魂魄。莽莽苍苍,这纸上数以万计的笔痕描绘的意象,其实正是这位世纪老人饱经沧桑之后博大的胸怀与精深的哲思。虽然只有一种色彩,我们却看到了春山如黛,虽然是焦墨枯笔,我们却听到了水流潺潺……
张仃,中国美术的骄傲。回顾张仃的百年,他从一名心怀家国的热血青年,到投奔延安的革命文艺先锋,从新中国的首席设计师到中国设计教育的奠基人,从装饰绘画风格的探索者到一代焦墨山水的艺术大家,他总是立于时代的潮头浪尖;同时,他又是一名纯粹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横跨漫画、建筑、设计、壁画、中国画多个类别,他无所不涉、无所不能,唯有艺术是他毕生的追求。
张仃,用他的一生,为我们如何守护与传承中华文脉,给予了永恒的典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