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敬人
与红卫共事教学,同心、同力、同行,与同学们同享书卷梦,其乐无穷。2012年我65岁退休,依依不舍地告别清华美院视传系书籍设计教学团队的赵键和红卫,我们十数年来的共识和默契令人难忘。红卫新作《书语》即将付梓,让我写序,实不敢当。但作为好友同道,颇有些感受,数叨几句聊表敬意。
不事张扬,踏实践行的红卫老师,有着二十五年的教学坚持和大批优秀作品问世的创作经历。由于他教学理念的清晰、教学方法的专注、教学手段的从容。红卫足下优秀生实在不少,他(她)们的毕业设计精彩瞩目,编入本书虽仅十来例,但本本选题切入独特,构架体系完整,概念语法得当,执行过程严谨,编辑设计用心,书戏书语各显风采,可见红卫的用心和不同一般的教学功力。
书籍不是平面的载体,而是由层层叠叠的纸页累积而成的舞台。随着书页的翻动,图文信息在页面中呈现时间的流动。书籍设计不是仅仅完成书的装帧,其包括全书文本内容整体概念的运筹,信息由始至终、由表及里的“时间戏剧”的演绎。红卫教授同学们明白文本的阅读结构是柔软可塑的,书言书语可以通过设计师的创想自由述说,书籍设计要超越传统三次元的思考,加入书籍阶梯式、层积式的时间性设计观念,这是装帧者既意识不到,也是不可能承载的工作负荷。这是一种意识,掌握“书语”是构筑诗意阅读的组织法,并可运用于纸面载体之外的新载体设计之中。红卫将这一设计“书语”意识和教学思路贯穿于指导学生毕业创作的始末。
本书介绍的例子可见一斑:如王翔的《线》中“线”所承担的叙述维度;贺婧的《贝律铭》解析建筑空间与光影流动的关系;王琛的《行云流水》用古琴指法音符呈现乐声的律动;夏辉嶙的《北京城市年轮》记录一座城市的变迁,似乎让人听到时间的呼吸;闫超然的《二十四节气符号》表达了季节四时轮回中透视中国文字的灵性;希恩延的《倒腾》解读潘家园众生相把玩人生的故事;沈珊的《城门城门几丈高》触摸南京城门天象星斗的空间意象,感悟城阙文字符号的时间转移,他为同学们开启一个个新的着眼点:挖掘书的不同题材、采集各个门类的信息符号、针对内容采用不同的叙事语言和语法,强调书的物化五感的形态感受等等,他让同学们全力投入内在文本饱满、丰富、生动、诗意传达的阅读关照中,获取超越平面设计“书语”概念的时空体验。
红卫的教学成果,令人敬佩,也给予我们诸多的思考。正如他在书前所言:“打破一般意义上的常规思维模式,以书籍这个载体传达出设计者独特的观点和视角,鼓励实验性的概念设计,并赋予鲜活的个性在综合设计的过程中,深度领会‘阅读’这一信息传播的本质”,他思考书籍教学的成败和未来,并锲而不舍地实践着,这是一位痴迷教学且永不止步的教育工作者的操守。
做书者,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本书中的每一个实例通过不同的“书语”讲述着语境各异、语法别样的做书故事。阅读此书,对于从事书籍设计教学的同仁和正在学习设计的同学们来说一定会收益良多,尤其为参与设计学科毕业创作辅导和毕业创作实践的师生带来颇多启示。相信这也是红卫老师出版此书的期待和愿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