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后巴塞尔时代的香港艺博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9-26 15:32:48 | 出版社: 《收藏·拍卖》

总部位於伦敦市中心柏克莱大道的Simon Lee画廊,短短数年便跃升为国际十大领军画廊之一,画廊主人Simon Lee于2012年5月在香港中环金融心脏地带设立画廊,可见他对香港和亚洲艺术市场的肯定和信心。“经过多年的观察,我们甚看好亚洲艺术市场,尤其是香港,她已成为当代艺术交易的核心地区,每天不断有艺术事件在这里发生。这里给予国际艺术市场实在也有潜力的商业机会,而国际许多重要画廊也借此在这新兴的艺术市场里发挥影响力。”Simon Lee画廊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展示的机会,今年他们也有参展Art Basel HK,带来Hans-Peter Feldmann与Christopher Wool等的作品。如今他们除了每年在画廊举行固定的六次展览外,也会举行一至两次户外的前瞻展览,让艺术与社会连结。

有收藏家和画廊业界人士认为,从此次Art Basel可以观察到收藏群体对当代艺术信心度的提升和回归,也是亚洲艺术市场趋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彻底确立了香港作為东方艺术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香港其他艺博会未来又如何自处?它们会视Art Basel为最大竞争对手,还是扩大市场的耕耘人士?

  “香港国际古玩展”主办商、策展人翟健民牵头的国际古玩展,与去年一样,特别选择在与Art BaselHK,佳士得拍卖同期,举办艺博会。开幕式上总是有大批内地收藏家和古董买手聚集在场外,如箭在弦地等待剪彩一刻。剪彩仪式后,大批“豪客”衝进展场,掏出一叠叠的现钞,到各类参展摊档大手扫货。他们在开展前已做足功课选定心头好,所以一开始便快人一步购入选定作品,甚至即时把作品拆下拿走。翟健民认为,Art Basel,HK是当代艺术收藏界盛事,而国际古玩展则是针对中国古董,性质有别。受惠于游资充裕和国际收藏市场活跃,今年香港国际古玩展还找到赞助商雅克德罗(Jaquet Droz)举办了主题展览,适逢2013年雅克德罗创立275周年纪念,展出品牌自1738年创立以来的杰出古董鐘表及举世闻名的自动人偶工艺。

 

如此反应,反映艺博会的最大商业价值。“盛世收藏,市场对艺术品需求和胃口相当大。”翟建民说,尤其是古董。除了纽约亚洲周、香港国际古玩展外,第一届台湾古董艺术博览会也于今年四月举行了。业内人士表示,古董博览会或将成今年艺术品拍卖市场风向标。

前身为“国际古玩艺术博览”的国际古玩展,曾经一度在香港机场展览馆举行,2012年起移师至会展举行,每年都吸引超过五十家来自香港、内地、日本、亚洲、欧美的参展商参与,这五大类参展商各佔约20%,展出过万件艺术品。古董艺博会,受惠于内地和想港拍卖市场的红红火火,变得非常热闹。“行家”们以“铲草皮”式在香港大举扫货,购得古董后即在内地转售或拍卖,既赚了供求导致的升值效应,单是汇率都多赚20%,故每次任何类型的拍卖会和艺博会(包括海外),都会吸引许多内地买家前来参与。近年更有内地人士组织“拍卖团”,花十多日时间到日本进行密集式的拍卖和出席艺博会,务求采购得成本较低的宝物。

看到古玩市场之炽热,创办人翟健民亦坦言始料未及,感叹香港及东南亚的买家与内地炒家实力与战斗力不能比拟。那当代与古董媒介不同,Art Basel或者Fine Art Asia会否成为翟健民眼中的竞争对手呢?

“市场的饼很大,一个艺博会是吃不下的,而且Art Basel 与Fine Art Asia与我们的目标客户和销售艺术品不同。艺博会的规范和国际对市场绝对是一件好事,它只会令市场更大更旺,不会造就什么竞争环境。古董和艺术品都是唯一的,哪里有竞争可言。”或许,所谓竞争也只因艺博会成功转化为一门社会经济,令会展的租金提升,增加经营成本而已。

万事起头难,翟建民谈起2003年非典之年开始举行古玩展处处碰壁往事。他回忆指,当时香港传统古董店不懂为何要办展览,要找参展商参展有难度,最后更受市况所累被迫腰斩,可谓出师不利。“2002年开始筹备,场地、参展商都找好,但2003年发生非典,香港成为了一个疫城,最后忍痛腰斩。”从2004年开始,市场迅速恢复,他也再接再厉,在湾仔华润中心重新举办古玩展,当时他承认态度还是比较审慎,只设三十个展览摊位,以质而不是量来吸引收藏家。

后来,翟健民看到中国内地买家的潜力,2009及2010年决定把展览移师至内地,分别在东莞和山西举行,面对第二次挫折。因为税制问题,所有展品必须全部付运到香港才转运到展场,交易不能即场进行,必须要在展毕后在香港处理,在运输方面已诸多不便,不能即时买货也令不少藏家非常扫兴,也难以保证交易在展后能顺利完成。

“当时我们买了2亿元保险,但保险公司却不保运输过程出的差池,这可大件事了!记得当年我们要运三百箱古玩到内地,全部要先接受海关检查后贴好封条付运,件件大摆件还好应付,如果全部是价值不菲的袖珍玉器、寿山石怎办?”翟健民忆述,因为保险公司不负责运输期间展品的安全问题,当时全公司总动员再聘熟人充当保安,像抬炸弹般小心翼翼的把古董从北京护送到山西,却遇上倾盆大雨,一队人狼狈得不得了,永世难忘这种“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

 

2010年翟建民把展览搬近一点到东莞举行,一样的担惊受怕,他决定重整旗鼓,重新在香港举办古董艺博会。“香港低税率、自由港和一流的物流系统,是世界的中国古董交易中心,地位甚至已超越英美,古董展甚可以成为品牌事业。”他举例指,在英国要在拍卖行投一件价值高于3万英磅(约三十万港元)的古董,要向文物局申请,动輒需时两个月;在美国除非以公司名义交易,否则购买古董要徵收个人税;法国越洋购买古董也受出入口限制,但香港是自由港,买卖古董没有任何限制,更有潜力慢慢走来,发展成為亚洲的欧洲参与艺术与古董博览会(TEFAF)。本港另一个古董展“典亚艺博”(前称“香港国际古玩及艺术品博览”(Fine Art Asia))的始创人黑国强也视自己的艺博会在回忆最初举办展览时,也是困难重重。

“当时我们冒着可能亏掉200万港元租金的风险举行展览,甚至要求免费招古董商来参展。”当时,黑国强更作了一个最坏打算,若招不到参展商就自己筹够可以摆放整个展场的货源,做个展,足以反映当时的经营压力。发展下来,艺博会除了期内实际收入以外,参展商开始明白艺博会带来的“抽象得益”不能以金钱衡量。现在一路走来,他时刻感谢当年参展商的知遇之恩,现时每年最困扰的不是招商问题,反而是如何拒绝未符要求或超额的参展商。

“古玩艺术纪录的是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民生活的精粹,其不朽的欣赏价值,跨越时代,值得反覆欣赏、玩味,并衍生成一门事业。但经营这门事业成功只有一个理由,不是靠位置,不是靠宣传,不是靠谁赞助,而是最好的古董和艺术品。”翟健民总结举办古董展的经验时说。

翟健民自小受收藏家父亲薰陶而爱上古董,后家道中落从澳门到香港定居,1972年开始在纱厂打工,1973年无意中认识古董行业的师傅黄应豪(瓷器鉴定专家)而入行,一做便四十年,1981年离开师傅自立门户但只是个体的浮游古董交易员,1985年在荷李活道开设店舖,开始打造自己的事业。

翟健民说,荷李活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结聚古董店,当时很多位於尖沙咀的古董店因种种原因被迫迁,荷李活道便成为后来古董店聚集的地方,一路发展成一条兴旺的古董街。他说,古董展把荷里活道搬到会展,同时最重要是吸引外国古董商参展,因昔日许多古董已流出国外,随著中国人经济实力转强,这些国宝也是时候流入内地。2003年实施“自由行”,翟建民和整条荷里活道都受惠,内地人来港最喜欢买的“手信”,还有古董,不过,他还是看到行业的隐忧,就是真正藏家青黄不接的问题。

“来自内地的买家投机性重,他们还未孕育出太多的真正藏家,即是会深入研究藏品歷史和专门钻研一项收藏门类的大藏家,他们经常一窝蜂的追捧一些瞩目收藏品,三更穷四更富,承诺买货又不一定交收,这班人撑不住整条荷李活道!”翟健民深明孕育和教育藏家对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现除担任内地鉴赏节目《天下收藏》的主持外,2000年还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后又在北京社科院考古系硕士毕业,决定把理论与实践结合。他还透过古董展与大收藏家联手举行教育交流性质的研讨会与讲座,渗透民间收藏之道,培养新一代的藏家。“在累积了一定收藏知识后,还要有丰富的收藏经验累积,这样才能学会鉴赏藏品真伪和古董收藏的真义。”

在Art Basel, HK的光环之下,翟建民认為香港其他艺博会会愈来愈规范和国际化,包括古董展,把香港塑造成亚洲艺博会之都。

下一页节选上一页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陈继儒《梅花册》传达的隐士品格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拍卖》第1307期
·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陈继儒《梅花册》传达的隐士品格
· 后巴塞尔时代的香港艺博会
· 丰子恺胜利之夜
· 香港艺博会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