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馆藏名家鼻烟壶鉴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2-06 16:24:01 | 出版社: 中国文博网专稿




鼻烟壶顾名思义是盛装鼻烟的容器,始于明,盛于清,是集雕刻、绘画、书法、烧瓷、镶嵌、剔漆等工艺美术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其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在收藏领域,独树一帜。

    中国素有“烟壶之乡”的称誉,自明末清初,鼻烟从欧洲传入中国后,就迅速地融入了中国的艺术风格,发展出独具匠心的各式鼻烟壶,在清代工艺美术史上大放异彩,成为清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鼻烟壶从材质上分为金属、玉石、翡翠、水晶、有机物、陶瓷、料器(玻璃)、珊瑚、玛瑙、琥珀、木、竹、漆器、葫芦、果核等。在造型上,除以扁瓶式样的居多以外,还有各种动植物造型,如象、狮、鱼、鸡、荷花、蝉、茄子、灵芝,以及人物、等形状。在纹饰方面有珍禽瑞兽、花鸟鱼虫、山水草木、亭台楼榭等,很多的纹饰图案寓意深刻吉祥,如喜鹊报春、猫蝶连年、凤穿牡丹、榴开百子、马上平安、鲤鱼龙门等。同时有的还配有文字,如“喜”、“福禄寿”等。其工艺有绘画,书法、雕刻、镶嵌、内画、珐琅等。

    鼻烟壶艺术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的各类雕刻、绘画艺术,内画艺术是其中之一,也是鼻烟壶艺术的独有特征,它出现于清中晚期,是用特制的微小勾形画笔,在透明的料器(玻璃)或水晶质地壶内绘制而成的。最初的内画鼻烟壶内壁是没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壶,因为内壁光滑不易附着墨和颜色,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画面和图案,如龙、凤、蝈蝈白菜和简笔的山水、人物等,后来,艺人们用铁砂和金刚砂加水在鼻烟壶的内里来回的摇磨,使鼻烟壶的内壁呈乳白色磨砂玻璃状,细腻而不光滑,容易附着墨色,效果就象宣纸一样,内画鼻烟壶后来出现了一些比较精细的作品,逐渐发展为集诗、书、画为一体的艺术精品,其笔触精妙、格调典雅细致入微的画面,为世人所称道。

一、馆藏名家内画鼻烟壶

    马少宣内画八破鼻烟壶

    马少宣为清末极富盛名的“京派”鼻烟壶内画高手,也是清代京派内画四大画师之首,以“一面诗一面画”的内画技艺见长。其内画鼻烟壶书画并茂、笔法精湛,曾有“登堂入室马少宣”之誉,其内画技艺闻名全国,据说1915年他创作的内画鼻烟壶,曾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名誉奖。

    “八破”是清末民初典型的鼻烟壶内画题材,特指书斋中的破字帖、破画、破信封、破扇面、破书、破请柬、破经文、破砚台,分正反两面集于壶上,并刻意突出虫蛀、火烧、水蚀的残破痕迹。(全文见《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第36期)

下一页掌中珍玩—浅析鼻烟壶上一页独具特色的西夏雕像石碑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文物鉴定与鉴赏第三十六期
· 独具特色的西夏雕像石碑
· 掌中珍玩—浅析鼻烟壶
· 从小巧玲珑 见博大精深(文/刘瑜)
· 旷世风华 绝代瑰宝
· 盛唐瑰宝 华夏神韵
· 青铜器锈蚀与作伪技术研究
· 西宁市海湖路新出土的东汉早期釉陶器
· 青铜帝国覆灭记(七)挑战前辈 否定权威(下)
· 民间撷珍
· 宋代银酒器(上)
· 雍正官窑青花缠枝芭蕉纹碗赏析
· 馆藏“大雅斋”瓷器辨伪(上)
· 内画鼻烟壶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