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画鼻烟壶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是在玻璃、玛瑙、琥珀等透明质地的鼻烟壶内壁上绘画施彩,或缩摹古人字画,或描绘风俗民情。
内画鼻烟壶的创始时间至今尚未考证清楚,有乾隆说、嘉庆、光绪说。夏更起先生在《清宫鼻烟壶概述》中提到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张临生先生在文章中引证“甘文恒款”内画壶两件,分别画于嘉庆十五年和二十一年,并据此认为内画鼻烟壶应创于嘉庆年间。对此,夏先生表示疑惑。这两件作品的落款是否可信,因未见实物不宜评论。夏先生的疑惑笔者也支持,本人也曾看过甘烜文的两件图录作品[1],分别是春游图和望山诗意图,背面均为书法,没有明确的纪年。另外,笔者在查阅嘉庆一朝制作玉器的活计档时,没有发现一件制作玉器的烟壶,这是为什么呢?是没有?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目前从掌握的资料看,没有新的史料、档案支持这一说法,这是其一疑问。夏先生还提到,活动于道光、咸丰年间的赵之谦,在其《勇卢闲诘》一书中,对鼻烟壶的兴起、种类介绍很详尽,却唯独未提内画鼻烟壶,这是其二疑问。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做进一步考证。 内画鼻烟壶创作在光绪年间(1875-1908年)达到鼎盛期,名家辈出,已知的就有三十多家。其中,水平最高、对后来内画艺术影响较大的有周乐元、丁二仲、马少宣、叶仲三、孟子受、毕荣久等,所画题材广泛,各具风格,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后来发展成为冀派、京派、鲁派三大主流画派。 周乐元,生卒年月不详,从作品落款看,其创作的高峰期在光绪八年至十九年(1882-1893年)间。他以写意山水画为主,多表现江南景色,运用皴擦、渲染,似在纸上作画,技法精绝。友藏其烟壶(图1),底径长3.4厘米,高8厘米,腹宽5.4厘米,正面绘的是:远处是高山,一条大溪经一座小木桥,木桥边有木栅栏,栅栏内有几个孩子在茂密的树下嬉戏,一个在爬树,一个在玩泥巴,两个在对玩,其中一个手中还拿着一根小竹子跟另一个在切磋。反面绘的是一个牧牛童正对着双手抓在树上的小伙伴对话,似乎在说:加油,加油。在落款为“光绪壬辰吴正阳大兄大人正周乐元”。树和远山用渲染技法,意趣天成,生机盎然,灵气竞现,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思,颐享童年之感,符合其写意画之风格。周乐元的题跋遒劲苍浑,与武汉市博物馆馆藏[2]周乐元作品笔法一致。(全文见《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第3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