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他的“与日同行” 在社会大分工日趋细化的当下,艺术似乎与政治毫无关系,李邦耀的画作无关政治,但是却离不开政治,不管是经济的政治还是家庭的政治都能在他的画作中寻到蛛丝马迹,这可能是那个年代画家的通性,有些元素已经不可避免地融入到了他们的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思考,参与到他们的创作中,这种极富感染力和生动性的情感因子是新一辈艺术家无法捕捉的。 如今的中国艺坛,百花齐放,多样性的创作层出不穷,艺术家们个体鲜活地游走在公众和市场的视线之下。李邦耀创作的那些缩影成为时代发展的符号,镌刻了属于一个年代的物质层次和消费精神,如果你想把他划归在那个年代,那你就又错了。一个不断思考的人,处于新的时代,必然又会创造出新的产品来表达他的探索,因为思考的人是停不下来的。一直以来关注物品背后所体现的价值观问题,《物种起源》和《看图识字》的创作是这样,《室内》和《摆设》的创作也是这样。《室内》系列的创作,画家告别了单一性的审美,画中开始出现多元的消费品,室内装修风格的差异和选材不同,刻画出不同质的生活空间,这些形象的刻画一方面展露了新时期国人消费和艺术欣赏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又给人思考的空间,想象房屋主人的价值欣赏,他们是否会停留在对奢华生活的盲目迷恋和崇拜上。 到近两年李邦耀的作品跳出了平面画布的藩篱,装置材料和新媒材也纷纷加入了他的艺术模式中,一切都为了更好地揭示他心中所想的“真相”,去诗意地、去趣味性地挑战人们的视觉。现在的李邦耀潜心于去年开始的立体作品,而且不断地摸索中,他越发觉得立体作品能将自己的情感体现得更好,更强烈。他的作品《第12个五年计划》里营造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现实迷幻感,他试图使用二维与三维空间相结合的方法,将单个物品的功能性和空间性抽取出来,于是整体空间性被部分消解为徘徊在二维与三维之间的维度,令在场“物”的存在概念削弱,实用价值遭到质疑,旨在探讨“物”在家庭等个人系统中的现实语境及意义。在此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他得到了不同于以往的认知和强烈感受。 昔日的波普艺术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未曾褪色,一如画家手中的笔,沉默着却是世间最能说会道的武器。李邦耀不紧不慢地融入在时代里,将观点鲜明于作品中,思考社会的发展,思考人们所处的环境,思考个人的创作。将最初的物化想象转变到而今的空间想象,可以看到画家在循序渐进中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却从未放缓过思考的步伐,艺术的热情在时代的起伏和转变中丝毫未受影响,他还是那个他,单纯地热爱画画,却也不再是那个一心懵懂欲为艺术家的青年,只是善始善终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用画笔勾勒出每一个能唤起观者共鸣标识的艺术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