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封闭式的互动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9-29 11:16:24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物理上的互动常常指身体上的向内开发与冒险,艺术家认为对于个人和自我研究得越彻底,就是对人类研究的彻底,在行为艺术上常常采取自闭式的方式,艺术家集中于自我内部世界的体验,关掉一切杂念注视着“自我”深处的心灵活动。这种行为方式大有一种打开向内之眼的意思。如同艺术家对自己的独白,观察自己的内心,将心比心省视人生。正如尼采所说:“我已经看到诗人们已经转变了,把目光转向自己了。” 谢德庆的行为作品就具有典型的封闭内省的意境,他将自己关起来如同坐牢一年;每小时打次工卡,为期一年;在外流浪不进任何建筑物一年;与他人绑在一起生活一年。

他规定行为的期限,严格执守,历尽艰难,孤独奋战。这些作品都是封闭的经典之作,他的作品获得他人的认同是通过口传获得的,他的互动是通过向内深挖而放出,再波及和影响到他人,他的作品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封闭式的行为有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因为它是由己出发,探讨人生极限,浮游于人性的海洋,由此反射出人类大众的共同感受。维托•阿孔西(Vito Acconci)也在个人的身体上探索人类的奥秘与极限,他用牙咬身体,火烧体毛,不停地上下楼梯,甚至当众手淫,这些都是在探索人的秉性,表现人类活动的极限。还有一种用录像间接表达的行为作品,如《新媒体艺术》中所描述的,也有艺术家在工作室里创作作品,并不直接安排自己与观众互动。“有时他们的行为在私人空间或是在工作室里进行,用录像记录并不是直接表演,成为一种适于展示的作品(像绘画和雕塑一样)他们用身体创作过程的本身成了艺术。之后,录像可以展现给‘别人’或观众。”

5大凡这类行为方式,艺术家多是在独自的状态下做的,或是很小的空间中完成,他们在进行这类行为创作时集中精力于自身,考量的只是内心自我深处的对话与互动,并不在意外部环境的反应,也不分散注意力去寻求现场观众的配合或响应。他们只注意行为的自我逻辑和发展进程,全神贯注地朝前迈进。

而人们的反应是后来的话题。艺术家的表现欲有时并不需要非得有人看到。有时面对自己如同面对整个人类,有时这种处境使作品具有一种严肃意味,神秘之感。每个人内心都深似大海,而人类就是无边的海洋!每一个人如同江湖中的一滴水,滴滴汇入浩瀚的无垠的海洋。封闭式的行为表演,有时是限于当时的生活条件,比如北京东村艺术家们,大多在早期的作品中运用这一方式,因为条件的限制,别无选择。由于贫穷他们只好以自己的身体为创作材料,也由于表演场地缺乏或需付租金,他们索性就在自己居住的陋室中表演,用封闭的行为方式展开与自己的对话,设身处地于现实生存状态。请朋友或少数观众参观,往往这类作品实验性突出,现场感极强。北京东村正如当年纽约的东村一样,行为活动蓬勃兴旺。

封闭式的行为方法是易于操作的,可以不受外界限制,不分场合,随意行动,甚至在严厉的环境下,也可以如愿进行。在中国,十多年前,行为艺术是不被官方承认及允许的。同时,行为这种超前的艺术方式也不能被中国大众接受,政府认为行为艺术是旁门左道,同归于精神污染,坚决不予提倡,甚至受到打击。尽管如此,行为艺术竟然在这样的气候下,破土发芽,茁壮成长。其原因是,当时大多数行为艺术家采用的是这类封闭式的行为表现方式,也就是“地下”行为,这种方法方便快捷,能安静地进行,能随时开展与停止,有时在警察或管理人员还没有发现或是闻声赶到之前,行为已经做完了。这类封闭式的行为操作形式,是艺术家最容易达成,也是最基本的一种行为艺术表达方式。

下一页栗宪庭序:行为艺术很“近人情”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正文一
封闭式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