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徐行:学院功底助我领跑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8-01 16:56:16 | 出版社: 《艺术银行》

学校讲学图片

在这一年多的项目中,学校组织了三次出行。伦敦地理位置优越,去到任何欧洲国家都不会太过遥远。2007年,正值利物浦双年展和威尼斯双年展举行,学校组织全班同学去这两大双年展进行参观,给了徐行第一手的艺术体验。这是中国艺术院校学生享受不到的福利。仅在威尼斯,一行人就停留了一个星期,每天去不同的国家馆参观,为了加强这样“深度游”的意义,回到学校后,学生们都被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去讨论和研究每个代表艺术家的作品理念、作品与其国家的关系,最后汇总为一份报告。就是在这样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徐行快速提高了对西方当代艺术的认识。

陈可-Chen-Ke-海盗-Pirates-180x150cm-布上塑形膏,油画颜料-Modeling-Paste,-Oil-on-Canvas-2007

在伦敦求学时,徐行虽对购买艺术品已颇有兴趣,但是碍于租住房子的空间有限和来往中国的运输问题,一直没有出手。2009年,徐行归国,加入国内一家知名拍卖行,对当代艺术的热爱和工作的便利条件,让徐行有了和中国当代艺术品、艺术市场亲密接触的机会,她经常会看到许多钟爱的作品在拍卖场上以较低的价格成交,这也燃起了她对于收藏的热情。由于受过系统的艺术史论教育,徐行在购买艺术品时,非常关注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对艺术发展的意义。徐行购买的第一件作品就是从拍卖行拍得的“70后”“卡通一姐”陈可的架上作品。徐行自己表示,虽然入市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是她心中已经有了清晰的收藏理念和脉络。她偏爱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并一直以购买他们作品的方式支持鼓励年轻艺术家创作。她从未想要通过买卖这些艺术品而从中获利。这些购买来的作品大都挂在了她的家中。“70后”艺术家中,陈可、韦嘉、欧阳春、黄宇兴、贾蔼力都是她非常喜爱的。陈飞、金钕、颜石林是她持续关注和支持的“80后”艺术家。对于购买艺术品的预算,徐行觉得她并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像一些已经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站住脚跟的“70后”艺术家,她的预算也随之提高到百万的范畴。而对于刚刚毕业或是刚出市场的“80后”艺术家,她表示不会助长价格炒作的风气,会选择8万元以内,价格合理的作品购买。除了完全按照自己兴趣购买的年轻艺术家收藏体系,徐行还在丰富一批她称之为“经典系列”的艺术作品,主要是20世纪创作的中国老油画。像是赵无极、吴冠中的作品都在她收藏的范畴内。高昂的价格让徐行在购买时格外谨慎。她直言不讳地表示,购买这些价格已稳定的艺术家作品还是从投资的角度去考虑。

韦嘉

徐行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和工作。购买艺术品两年多以来,她已经收藏了二十多件当代油画和几件雕塑作品,苏富比艺术学院的系统学习使徐行在收藏中拥有清醒的头脑和高标准的收藏体系。当被问到会不会鼓励朋友去申请这间学校时,徐行觉得,这毋庸置疑是她的第一推荐。

吴冠中

1  2  


下一页教育方观点上一页史密森尼教育中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银行》第五期
· 李栩慧:教育推动人生转型
· 凌鸥:泡在博物馆里学艺术
· 史密森尼教育中心
· 徐行:学院功底助我领跑艺术
· 精英阶层的艺术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