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毛旭辉-180×140-布面油画-2009年 ART BANK:您怎样看待国内出现的众多“艺术品投资管理班”和企业家群体“报班”热潮? 马:据我所知,目前的很多培训项目都是速成式的“短平快”项目。但想要听若干节课、上手几十件藏品,就能够达到培训项目所宣称的效果,从常识来看好像不大现实!艺术品的学问深不可测,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光靠短期的培训远远不够。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平心而论,这些培训班的出现并且日益火暴是件好事情。社会上有太多因为欠缺艺术品常识而上当受骗的实例。我觉得这个现象背后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利益驱动”。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火暴可谓有目共睹。所以很多人都按捺不住心中的欲望希望下海一搏,中国有句古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第二个直接推动“报班”热潮的原因是大家对艺术品投资越来越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家等富人群体能够先学习再入市,就是理性的进步。而不是像前些年一样,先入市吃了亏,然后大喊“水深”,随之远离艺术品市场。 ART BANK:您认为学员群体的学习动机是什么? 马:这几年,我曾应邀做过一些培训和演讲。就我的观察和接触,不少学员的学习动机都相当明确,学习态度非常认真。包括培训结束以后,我还经常收到学员的电子邮件,同我讨论相关问题。就我的感受,这个群体可细分为三类人:第一类人主要出于个人爱好和资产配置的需要,就想亲自入市体验一把;第二类人主要出于投资目的,为了规避风险,他们对艺术品投资基金或者艺术品股票之类的新兴艺术金融产品和服务更感兴趣;第三类人比较少,但也很重要,他们感兴趣的并不是艺术品本身,而是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市场的潜力,想投资艺术品产业,寻找有潜力的项目或者创办有竞争力的企业。 ART BANK:据您了解,国外的艺术培训项目与国内的相比有何差别? 马:国外不仅有这类项目,而且相比之下更为成熟。比如大名鼎鼎的苏富比拍卖旗下的苏富比艺术学院(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就拥有伦敦、纽约和新加坡三个校区。不仅开设各种短期专题课程,而且拥有研究生文凭课程,可授予硕士学位。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们的教学方式,真的可以说是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国外这类培训的主办方对艺术品市场有很深刻的了解,所以培训课程的设计有的放矢,以学员为本,学员也确实能受益匪浅。而国内的绝大多数项目,主办方大都对艺术市场没有足够深刻的了解,授课师资则是临时拼凑。很多培训项目的“拟邀请师资”名单都是高度雷同的,而“拟受邀者”事前更是一无所知,根本没有任何沟通和探讨,就匆匆忙忙搞出来一套课程设置方案,这实际上是极不严肃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正是缺乏深入思考,课程设置随意的最直接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