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那个属于艺术的纯真年代——罗尔纯:浓墨重彩的赤子之心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5-22 17:21:53 | 出版社: 诚聚文化传播

有一回,吴冠中观看到罗尔纯作画,不禁点头称赞。孰料再回头看时, “发现我把之前他觉得好的地方全描没了”,罗尔纯笑着说。过往历历在目,此后,他再也不会去修饰作的画,“顺着感觉画下来,你才能更容易画出属于自己内心的东西。” 彼时外部社会环境处在变革与激荡期,校园这一寸方土上也难获得安宁。1964年,北京艺术师范学院解散,罗尔纯被调往中央美术学院。一年后,在无法抵挡的时代洪流前面,伤痕被烙在生命的记忆中,得与失,很难用一笔去描绘。被派到国务院宾馆画装饰画后,罗尔纯发现李苦禅、吴作人等也在其中。在他们的影响下,他开始学习和创作国画。有时福祸相倚,命运转机就在一瞬间。罗尔纯深知自己完全是在自我挑战,但油画和国画是完全不同的绘画体系,“油画重体例、结构和色彩,国画重线条、意境,看似笔画随意间其实表现的是一种境界。”一直忠于写实的罗尔纯,开始顿悟,从束缚中跳出,也更加自如地随心画下每一笔。后来,他们逐一恢复各自正常的生活。罗尔纯在“压抑”许久之后,爆发了一次创作的高潮,从20世纪70年代的《桂林三月》、《阳朔风景》到80年代的《树》、《望》和《凤凰古城》等,他在游历中将美景记录,尤其是在西双版纳,他留下了厚厚一画本的速写。在80年代初画坛的乡土风情热当中,代表人物除了罗尔纯外,还包括陈丹青、罗中立、何多苓等等。但罗尔纯从心里一直排斥外界给他安上的“乡土画家”的头衔,他觉得“把一个人的创作给框住了,不好”。随心而作,本色生活 1991年,罗尔纯在完成作品《九月》的时候,也结束了艺术教育生涯。画中,一片色彩斑斓的红土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轻的湘西母亲脸上的安静与祥和,让整幅绘画处于一种张力与内敛的对抗中。这就像是罗尔纯的画作与他的个性之间的强烈反差。笔触所到之处,永远绚烂多彩,洋溢着激情;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谨言慎行才是他一生奉守的准则。

1  2  3  4  


下一页散落在黑白键的天籁上一页自然生长的建筑——漫谈绿色建筑发展之路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翯》第23期
· 超越花哨的美——原研哉和他的设计
· 自然生长的建筑——漫谈绿色建筑发展之路
· 散落在黑白键的天籁
· 花非花 雾非雾——邱红:成长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