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形式• 形象• 形而上——张杰油画山水的绘画语言阐释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4-20 14:15:26 | 出版社: 中国艺术出版社

 

张杰作品3

而一直跋涉在艺术之路上孜孜不倦探索追寻的张杰并不停滞于此。张杰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不管是前文提到的形式的开拓上和形象的塑造上,还是即将谈到的思想意蕴上,这种影响都可以从他的山水画中窥见一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庄子以来的赋予山水的逍遥游的思想,使变形的风景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山水是负载着传统哲学中“气”“理”“道”等哲学概念的符号化程式化表现。当张杰把山水做为自己绘画的主体对象时,他这样说过:“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山不仅是山,水也不仅是水。山水代表着人的心灵世界,是人格和精神的象征。”所以他的山水,脱离了山水的本体意义,不是自然界的客观对象,也不仅仅是直觉中的主观世界,而是旗帜鲜明地烙印上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特质——他的山水是是对人类心灵世界的抽象,对人类精神状态的喻示,承载着某些形而上的意义。以这样的视角,再来回观张杰的作品,会有更深邃的收获。先来看他的这几组作品:《行云》、《天机》、《升》、《大地颤音》,这些作品以鸟瞰世界俯视寰宇的视角来凝视山水行云,创造出超越时空的苍茫太虚,充盈着气象磅礴、汪洋恣肆、瑰玮明丽、空灵绝俗的奇幻之美,象征了一种超脱现实羁绊,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灵世界,寄予着对独立旷达的精神境界的无限向往和追寻。

苏珊• 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只是艺术家所要表现的不是他实际的个人情感,而是他所了解的人类的情感,艺术的确有表现个人情感的作用,但艺术符号的性质在于它的象征性,通过象征使情感的表现具有普遍性意义。在张杰近期的作品:《带红印的山水》、《被切割的山水》、《被撕裂的风景》和《红线》这四个系列组画中,艺术家悲天悯人的情怀进一步展露,伴随着对社会与人生、自然与人类、外部世界与内在心灵等一系列严肃命题的敏睿洞察深入思考,他笔下艺术形象的普遍性象征意义更为明晰地凸显出来。《带红印的山水》中,被朱红印章打上烙印,被纵横交错的电线所捆绑的,不仅是被强权占用的自然山水,更是对现代社会中被种种沉重生存压力所禁锢束缚的心灵的映射,是对在现实生活的种种情非得已中禁抑幽闭的灵魂的描摹。同样,在《被切割的山水》中,画面被粗壮强势的电缆分割,表征上是对现代文明破坏自然风光的针砭,在更深层次是想传达出我们的内在世界被失控的外部世界强制性入侵割裂这一岌岌可危的精神状态。而在《被撕裂的风景》中,想要展示的也不仅仅是被生生挖掘推碾的风景,赤红裸露的土地,是大自然的带血的哭诉,更是人的精神家园被蛮横撕裂后的无可救赎的荒芜。《红线》组画中,横亘穿透青山绿水的圈地红线,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无情侵略,也是残酷冷漠的现实在人类心灵世界中留下的道道血痕。在现代社会中,合理的生产秩序,高速的工业化进程,造就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人在逐物的外驰中,忽略了精神生活和内心的真正诉求,心灵世界被外部欲求所迷惑绑架并肆意蹂躏,自我逐渐异化消失,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撕裂毁灭。

对于视觉艺术而言,独特的形式吸引人的眼球,鲜明的形象打动人的情感,而形而上的思索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精神的启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会积极地进行形而上的思索,并善于将这种思索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塑造为鲜明的艺术形象,给人以悦目而赏心的恒久吟味,在张杰的油画山水中,我们获得了这样的享受。(郭昕

1  2  3  


下一页重于泰山的“鸿毛”上一页曾传兴:有计划地创作,不迷茫的未来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新视觉》四月刊
· 形式• 形象• 形而上——张杰油画山水的绘画语言阐释
· 重于泰山的“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