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与大众传媒竞争投入要素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9-15 13:37:11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媒不仅没能给现场表演艺术带来一笔可观收入,事实上,它们哄抬了大众传媒和现场表演艺术都要使用的专业投入的价格,反而使现场表演艺术部门的情况变得更糟了。当然,那些因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而获得更多收入的演员,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但雇用这些演员来制作现场表演的机构会发现其人事成本的增长很令人担忧。

由于劳动力市场上的雇佣竞争,这里提到的工资效应从一个部门(大众传媒)转向另一个部门(现场表演艺术),所以该效应与生产力滞后效应具有非常相似的表现形式。问题在于,像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Streep)、莉莎·米内利(LizaMinelli)或卢恰诺·帕瓦罗蒂(LucianoPavarotti)这样身价不菲的“明星”,在出演电影或电视时,会索要巨额高薪。他们能获得这么高的薪水,是因为在现代,大众传媒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庞大的观众群,而明星演员的出场会使电影的票房收入(或电视的收视率)在节目等级大战中取得的结果大大改观。参见SherwinRosen,“TheEconomicsofSuperstars”,AmericanEconomicReview71,no5(1981年12月):第845页—第858页。不可避免地,高层主要演员的工资通胀会推动配角工资收入的增加,因而最终表演的工资会全面提高,不仅是在大众传媒中,必须与大众传媒开展人才竞争的现场表演艺术也是如此。类似的效应也可能会作用于其他的艺术工作人员,如舞台、音乐及舞蹈指导,他们的服务工作是大众传媒和现场表演艺术都需要的。在第14章,我们会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重新研究这个问题。

以上描述的过程可被称为“大众传媒的工资效应”。然而,无论我们如何称呼它,它都不是一个新事物。托马斯·盖尔·摩尔在其对美国剧院经济的研究中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由大萧条引起全国性通货紧缩的十年间,百老汇的经营成本实际上增加了。他将这一增长归因于有声电影在好莱坞的出现。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上映。在那之后,好莱坞迫切需要歌唱家、舞蹈家和作曲家,也亟须能够编写对白的作家、出演角色的演员以及能将这些组织在一起的导演。这些人才的长期聚集地就是百老汇的舞台。好莱坞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雇用他们,这一过程抬高了百老汇的工资和成本,尽管事实上从全国范围来看,工资和成本都是下降的。ThomasGaleMoore,TheEconomicsoftheAmericanTheater(Durham,NC:DukeUniversityPress,1968年),第14页—第15页。

在对现场表演艺术中的成本问题进行的评估当中,大众传媒的工资效应应当被视为生产力滞后效应的副产品:这是所有坏消息当中最糟糕的。

下一页生产力滞后和音乐节的增长上一页大众传媒的收益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文化经济学》 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