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白杨沟,达子湾,火焰山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27 10:22:08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离乌鲁木齐不远的白杨沟,由于交通较便,已开放为旅游区,小小的山沟向中外来宾们展现了牧区风光,仿佛是新疆辽阔牧场的缩影。草地像是覆盖在山坡下的一张巨大绿色地毯,地毯太大了,拉扯不平,形成一些优美的波状摺纹。牛、马、羊,这些白、棕、黑的点和色块自由自在地散布在绿色的草地上,它们还往往扩散到山坡高处,那里草的绿色渐渐混入泥土的土红色,呈现半红半绿的色调,再往上,就是成片墨绿的塔松林了。空气十分清新,终日在闹市里工作的人们来到牧区一看,真感到赏心悦目,自然也就有些羡慕圆毡房里哈萨克的山野生活了。我遇到不少画家,大家都感到牧区好看不好画。草地、蒙古包(或毡房)、牛羊群和塔松,在彩色摄影和电影镜头里见多了,这些对象的形象都非常具体而规律,作者于此似乎很难发挥更多的自由想象。细分析,牧场的美感来自其辽阔,来自其波状线隐约的微妙变化,色彩单纯中潜藏着线的多变。那圆圆的毡房协调了山坡与草地的大弧线,亦可说它也就是那些大弧线的紧缩。当我用油彩表现牧场与塔松的青绿色调时,总感到击不中对象美感的要害,反不如用线较易捕捉其身段体态之美。

牧场突然骚动起来,游人们奔向同一方向,草地上顿时人头济济,看不清谁和谁了,用心辨认,也还能认出维吾尔族的长衫,哈萨克族的短裙,小伙子的白衫衣和服饰新颖多变的外宾们。青绿的草地上泼满了这些斑斓的彩色,仿佛是画家的一块硕大无比的调色板。赛马开始了!飞跃的马群,腾空的骑士,箭似的射向远处,渐渐成了一些细小的跳动着的小点。转瞬间,小点又渐渐近来,近来,像黄河决堤奔来,密集的观众急匆匆躲闪,胆小的呼叫起来!草地是湿润的,急剧的赛马群扬不起尘土,毫无遮掩地让观众将他们骁勇、壮丽的神采看个够!

离开白杨沟,奔向北疆的边城阿勒泰。汽车在戈壁滩上跑了两天半,虽也经过了热火朝天的克拉玛依油井区,但一路上多半是荒漠连绵,人烟稀少,有时几乎感到是着陆在月球上。故每当看到放牧的骆驼群时,便觉生意盎然,天外有天。及抵阿勒泰,进入了绿洲,仿佛是塞外江南了。急流从深山奔来,滨河两岸都是白桦林,我正是为寻找白桦而来。白桦生长在水边,喜洁净,洁白的身躯修长而苗条,枝条柔软地下垂,若怀眷恋之情,人们比之为少女。有些白杨树干上的斑纹像许多睁得大大的眼睛,那是金刚怒目式的眼睛。而白桦树干上也满缀着眼睛,但只有尖而俏的上眼睑,没有下眼睑,那是穆静的秋波,林间,你便被包围在秋波的海洋里了,隐约听到吃吃的笑声。有的树干苍老了,雪白的皮肤上裂开一条条长长的浓黑的斑纹,像挥毫在宣纸上的数笔焦墨,淋漓尽致。黑白交错的优美图案中,更间以枣红色的饰带,极为入画。我作完画,依依不舍,又抚摸起被我画过的树干,那枣红色的饰带原来是刚被剥去树皮的创伤!太忍心了!人们剥它的皮据说是用以引火、做鞋垫,更有意思的是写情书,因皮质细腻,可一层层刮,刮得薄薄地像一片厚纸,书写流畅。

从林里出来,沿着白桦夹岸的山涧溯源而上,步行三小时到了一个山村。粗壮质朴的阿勒泰山的脚底,排列开长长的泥土村落,参差错落,方圆相同。那圆形的泥屋,保持了哈萨克毡房的形式,子孙定居了,仍怀念着爷爷们游牧的生活习惯吧!阳光照耀下,紫灰色的山和土黄色的村都显得格外明亮,在这种浅而亮的暖灰色基调上,哈萨克的妇女们用色彩鲜艳的服装点缀,绘出了自己民族独特的生活情调。村落以上是一派北国风光吧,村落以下便转入青青的草地,草地衔接到白桦林和奔流的溪涧,又转入南国水乡的青绿色调了。这地方真美,此地何处?我于是认真打听,叫达子湾。达子湾美,达子湾的居民更是淳厚,孩子们有礼貌地叫来客叔叔,他们静悄悄看我们作画,一点也不捣乱。我细看这些孩子们,有蓝眼睛、黄眼睛和黑眼睛,发色深浅也各不相同,有的头发银白银白就像一个小小的白毛女。他们的父母有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还有别的什么族,有的已是混血儿,显得分外美丽。我突然意识到已进入世外桃源,这里是避暑和休养的好地方呵!但今天毕竟已没有桃花源了,当孩子们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北京来,他们很惊喜,他们是向往北京的,问我阿勒泰好还是北京好。人们都赞美金色的阿勒泰,阿勒泰的黄金季节在秋天,当白桦的叶子变得金黄的时候,与白的干枝相映,色调更为明快和谐。待到叶子飘落尽了,那素白的丛林更显得十分端庄,神圣不可侵犯!

1   2   下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长汀短记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足印 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