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贾岛诗中画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27 09:18:59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画上乱题诗,此风日盛,日益庸俗。画糟,诗陋,糟与陋拥抱在一起,同床异梦,岂有爱情。

苏东坡何罪,他评王维的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感受到诗与画的姻亲,是感受啊!因王维的画面上从未题诗。王维的画是具象的,苏东坡从具象中见其抒情性而已,但偶然一句评语触及了画与诗的共性,为不懂画的人提供了欣赏的线索,起了普及作用。苏东坡始料所未及的,他导致了后世文人画中滥题诗以遮丑的恶习。真正诗、画、书三绝共存于一纸的珍品也许是有的,但极少。近代的石涛、郑板桥、潘天寿等少数人,也确有将诗情、画境及书形天衣无缝地统一在造型整体构成中的代表作品。

诗情与画境之间,时乖千里,时决一绳。费孝楼画一妇人在舟中吹笛,题诗一句:夜船吹笛雨潇潇。这样简单化了的诗画相配或看图识字,正表明绘画自身的日趋末落而求助于无能为力的“诗”的提携。这情况很普遍,掀起了粗制滥题之风,骚扰了艺术创作之严肃探索。

前不久有人谈贾岛之苦吟,从贾岛的苦吟中我体会他对诗与画的感受比苏东坡要高一层次。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苦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的名句。在宁静、孤独的气氛中,他抽出形象之对照,而这对照着的形象超越了时空,具抽象美感,启示读者自己去想象,绘写。“独行潭底影”,潭底一个独行者的倒影,是画面下方的垂线,移动中的垂线;“数息树边身”,数息之身近乎数个静止的凝聚之点,点在树边,位置宜排列在画面上方了。占领了画面空间(文学的宇宙空间)上下,对照了垂线与散点,抽象画面从冷僻的诗境转化而来,提炼而成。我想,贾岛之苦吟,正苦于极难寻找到这冷僻诗境与抽象画面的汇合点。他的名句“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更明显地透露了他的构思方式与审美情致。“秋风生渭水”:长线、曲线、旋转中的弧线;“落叶满长安”:满地散点。诗中唱渭水与长安之呼应,画中跨越地理距离,集中了弧曲线运动与散点布局之组织美,抽象形式之活跃挥写了秋意之斑斓。推之敲之,贾岛着意在诗、画与音乐间探寻其差异与结合,竭力刻凿其间立体的意境深度。“鸟宿池边树”在高处,且突出了静;“僧敲月下门”在低处,敲则有声,与静对照。但这情境中突出了静与闹之对照是否破坏了整体调子,夹进了音响反而在画面落下了败笔。推门,无声,不写声,只着笔于推之动作,划出了运动中的线,与“宿”相对照,显得比“敲”更和谐,不失画面的统一。

贾岛的诗我读得太少,就这几句苦吟中确感到他意识到了抽象形式对照之美,在古代诗人中他具有独特的形式审美观,他诗中的画境最具现代绘画感。拉辛从诗歌拉奥孔与雕刻拉奥孔中分析了诗与造型艺术的表现区别,我们的美学家也许可以从贾岛的诗中分析出诗与画的曲折的、隐秘的通途。

80年代

下一页画与诗上一页赵燕侠与海派(1)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背影风格 第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