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谁点头,谁鼓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26 16:53:10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我多次读到别人文章中引我的话,误引为:“专家点头,群众鼓掌”。我的原话是:“群众点头,专家鼓掌”。事情缘起于在农村劳动时我和阿老的一段讨论。阿老善良宽厚的秉性一直令我尊重,我和他的审美趣味虽有很大差异,然而我们在长期共事中从未面红耳赤地争吵过。他一向重视群众的审美观,这方面我们求同存异。我对作品的要求是专家鼓掌,群众点头,重点落在专家方面,同时照顾到群众。而阿老不以为然,他反过来更重视群众,只希望专家点头而已。

我总考虑到我的作品面前将有两个读者,一个是巴黎的教授,另一个是农村的乡亲。雅俗共赏可能吗?不能一概而言,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有些我认为画坏了的作品,但是写实的,仍像对象,老乡看了虽说很“像”,我并不以此为慰;当我认为画得不错时,老乡往往脱口而出说很美,美之感受超过了他对“像”的认同。美之感受无疑是雅俗间交流的通途。但美而不“像”的情况当然也很普遍,怨作者还是怨群众呢,如果作者确乎不属于欺世盗名与装腔作势之流,则责任在双方,是普及与提高的老问题。

妻年轻时很少接触西洋文化,当她看到我从法国带回那么多马蒂斯、梵高、毕加索等等,全不接受,而且颇反感。后来她从事美术资料工作,看遍古今中外名作的优质印刷品,看各式各样的展览,数十年的熏陶,她的眼力确实够水平了,她成了我每件新作的第一个鉴定人。我以前是利用她的审美观,因为她代表非美术专业的一般知识分子的审美趣味。如果她认为太离谱则一般观众也将是同样的反应,我虽并不以她的观点来左右我的探索,但我重视她在我的作品与广大观众接受程度间的桥梁作用。如今她老了,老伴的眼力往往洞穿我作品的成败得失,无论对具象或抽象作品的品评,都令我信服。当自己刚完成一件新作,也许因为是新作,很偏爱,但她一看认为并非佳作时,我讥笑她不懂。但翌日再看,便同意她的看法了。她客观,而我对自己的作品太多偏见。广大观众大都还没有她这种提高审美观的优越环境,但,小环境必然会逐步形成大环境,水涨船高,我们社会的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雅俗间的差距在逐步缩短。

80年代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背影风格 第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