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独往深山远·暂居印度大吉岭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7-28 16:14:38 |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当然这只是韩熙载为了打消李后主疑虑故作的表相而已,以免自己因被怀疑通敌卖国而落入“颇疑北人,多以死之”的不幸下场。他当然知道顾闳中来此作画的使命,因此也格外表现出那种放浪形骸的模样。

但这历史的一幕却真实地随画卷流传下来,并且鲜活得让人如身临其境,这就是艺术作品的伟大之处和强烈魅力吧。

另两幅《江堤晚景》和《潇湘图》的作者董源是五代南唐时著名的大画家,其在画坛的地位可与书法界的王羲之相媲美。据说这也是国内仅存的两幅董源作品,是董源画作中最精湛的“无上真迹神品”。历朝收藏该画的收藏家不但传承有序,并且都是“非富即贵”之名人。包括宋徽宗、赵子昂、董其昌、和等。

因此,这几幅珍品的价值自是不言而喻。

而此时的香港文物市场似乎有些反常般的热闹和兴隆,虽然香港因其独有的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港的特殊性,因而成为各时期大批文物的中转站并不奇怪,但此时出现大批罕见的国宝级珍贵文物,这种过度“繁荣”的现象不能不引起中国政府及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强烈担忧。如果放任这种形势蔓延下去再不加以回收制止的话,那么不仅国家损失惨重,还会造成各方面不好的影响,倘若人心浮动,由此对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失去信任和信心,那么损失之大更是难以预料。

作为一代绘画兼鉴藏大师的张大千自然早已看出端倪,并对流于市面的珍贵文物之命运深感不安。但此时他自己尚陷入经济困顿,泥和尚过河自身难保,并因拮据而正打算卖画,又哪里有钱再收购这些宝贝。加之身在海外,与大陆方面并无接洽,此时他真想像抗战时期那样,和张伯驹、徐森玉等爱国文人一起能再挽救一些国宝,哪怕是能及时转告大陆的同行也好,但此时他真感无能为力。

恰在此时,好友徐森玉的长子徐伯郊找到了张大千,这不禁让大千又惊又喜。

1  2  3  4  


下一页李氏兄妹·一段铭心之恋上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行走的画帝——张大千漂泊的后半生》 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