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总监:王璜生
策 展 人:蔡萌
开 幕 式:2015.10.16周五
展览时间:2015.10.16-11.29
展览地点: 希帕画廊(北京)
艺 术 家: 高氏兄弟/陈海汶/刘立宏/李志国/袁顺/老皮/海波/陈家刚/张大力/封岩/张洹/洪浩/王庆松/姚璐/何云昌/荣荣&映里/潘钺/骆丹/付羽/邱志杰/刘铮/魏壁/崔岫闻/杨福东/黄庆军/王宁德/刘勃麟/阿斗/王轶庶/桔多淇/占有兵/敖国兴/曾忆诚/孙略/黎明/张巍/李俊/邸晋军/于洋/张晋/刘晓芳/张晓/姜一鸣/于筱/卢彦鹏/黄晓亮/邬树楠/任航/英吉(年龄为序)
2011年“原作100:美国收藏家靳宏伟藏20世纪西方摄影大师作品展”(巡回展)成功举办之后,靳先生的西方摄影大师照片原作收藏规模,目前已达到2000件的规模,基本奠定了他在华人摄影领域成为收藏第一人的地位,至今尚无人撼动。
“原作100”之后不久,靳宏伟先生便开始将他的收藏方向发力“中国”。每当见面听到他提及又收藏了某个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时,我以为,建立一个系统的中国当代摄影收藏对于靳先生来讲,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但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里,他仅就中国当代摄影的收藏部分,就已经超过300件,并几乎涵盖了自上世纪90十年代以来的五十多位重要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本次展览,就是从中挑选了部分精品围绕“从图片到照片”这一主题进行展示。
回首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摄影,是经过80年代混沌的激情之后,在90年代的中国社会进入了“改革开放”新阶段,从而开启了一系列观念和语言的变革。
进入90年代以后,随之暴露出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在城市与农村的各个角落;与此同时,消费社会、城市化的症候也开始在中国显现;此外,从“主旋律”到“底层叙事”;从宏大叙事到个人叙事等诸多新事物开始杂糅在一个共同的时空当中。一系列新的课题摆在艺术家面前。当理想和激情退去,人们开始回归理性,一场酝酿许久的“纪实摄影热”开始出现。同时,一种作为当代艺术的摄影——“观念摄影”也随着美术思潮的变化,进入一个实验的活跃期;这一时期诞生的作品,无论从表达主题、思想方法,甚至是表现手段等方面都出现了较大飞跃。在这个意义上看,我更愿意将这一时期看成中国当代摄影形成了一小波“新浪潮”。因此,如何重新看待这个“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大时代背景下,当代艺术家个人的社会观察、个人经验,和个体的自我观看与官方的新闻报道和以沙龙业余美学趣味为主导的摄影话语模式,及其背后的庞大群体与权利运作机制之间所形成的话语张力关系;同时,如何重新审视当时的西方当代摄影的视觉经验和思想方法与中国当代艺术家之间构成的参照模式,并如何判断其在彼时中国现实中的意义与价值,就构成了评判该时段内中国当代摄影的重要指标。
除此之外,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摄影暴露出来的最重要问题是摄影本体语言的缺失问题。因为,我们几乎很难看到中国摄影家建立在摄影媒介、工艺、材料基础上形成的摄影本体语言探索,缺乏与影像的物质媒介载体之间建立关系,以及建构在这个基础上所形成的摄影认识。摄影家们似乎更关注于摄影的图像语言(或图示语言)。他们更在乎用摄影“说什么”,而忘记了“如何说”。以至于,在很多艺术家眼中,他们常常认为自己的摄影作品是一种带有观念色彩的“图片”——“观念图片”。然而,在“原作100”这个展览中,我们则不难发现,无论是从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Baldessari)到罗伯特·梅普尔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还是从从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到南·格尔丁(Nan Goldin);乃至到莎莉·曼(Sally Mann)。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轻易发现,除了其中蕴含的深刻观念性与丰富图像经验,还极具摄影属性或者照片属性。所以,“照片——图片”这一潜在的认识差别,就构成了中西方当代摄影间最大的差距。
然而,最近几年,中国当代摄影的情况发生了很大转变;一方面,一批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活跃的艺术家,越发显得成熟,如王庆松、刘铮、王宁德等,体现在他们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现实有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对摄影媒介的突破性尝试也越来越体现出深刻的反思与理解;另一方面,出现了以付羽为代表的一批通过对西方摄影传统中“直接摄影”(straight photography)的研究,并开始围绕大量原作去学习和建立认识,进而围绕一种基于摄影手段而展开的侧重摄影媒介自身特性和本体语言探索与实践的艺术家;此外,一批“海归”和本土新成长起来的年轻摄影师们,他们有着对摄影更加全面的知识结构,其作品呈现的状态也更轻松多元,并突出体现为对作品呈现的完成度,以及驾驭和控制能力较之前辈的艺术家们更为全面。在这个意义上看,从图片到照片的回归,已经悄然成为近几年中国当代摄影最关键的一种本体与内在的变革和转型。
总之,在最近的几年,中国的当代摄影内部表现得十分活跃。也许,这种活跃的程度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持续推动中国摄影语言与观念变革的内部动力;也许更重要的是,这种活跃的程度如果能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其强度、热度,并持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年轻人的话,它可能正在酝酿着又一股更大的中国当代摄影“新浪潮”的到来。当然,任何一个艺术领域真正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展览、出版、教育和收藏这四要素的不断互动和提升。因此,我们也期待在这一充满活力和上升的过程中,收藏家靳宏伟先生能够进一步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在鼓励、推动和扶持中国当代摄影发展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蔡萌 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 副研究员、第二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 策展人
部分参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