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时间:2015年8月6日
展览时间:2015年8月6日——8月16日
展览地点:青海湖国际诗歌艺术馆
策 展 人:吉狄马加
学术主持:吉狄马加
学术顾问:吉狄马加、E. Reichart(奥地利)、U. Krechel(德国)、L.Giraudon(法国)
最早的城市形成与发展是依赖于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的,城市是不能脱离建筑而界定的, 建筑和城市是互为图底的连续整体。但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民族史诗就是人类史上最早的城市规划记录,城市就是一部民族史诗。
林江泉和曾东平从事诗歌创作,他们是一对建筑师和城市设计者的组合,他们专注于诗歌与建筑诗学、城市诗学的学科交叉研究,他们被国内建筑媒体称为“诗人建筑师”。他们最近的研究是民族史诗与城市的关系,灵感来源于著名诗人吉狄马加那些关注大地、自然和生态的诗篇;来源于他《为了土地和生命而写作》的演讲集;来源于他创立的青海湖诗歌节的青海湖诗歌广场。他们通过对二十几部世界民族史诗的研究发现,民族史诗都在描述一个城市的形成,从自然、部落到城邦都是城市概念,是人类诗的栖息地中的城市文明的建构。
城市学家说:“要两个荷马才能成为一座城市”,一如诗人胡安•赫尔曼说:“我出生在阿根廷,开始有了自己的祖国、童年和语言。“又如吉狄马加说的:”土地、火焰与词语“、“为生命和土地而写作”、“……整个大小凉山生活着一百多万彝人,我诗歌的源泉来自那里的每一间瓦板屋”、“我祝愿这片土地/它是母亲的身躯”。传说在古代希腊,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背着七弦竖琴飘游四方,把自己的诗吟唱给大家听,以此来换取食宿。他的诗讲述了许多希腊光辉灿烂的历史事迹、神话和传说。老人是个瞎子,所以没有用笔写下那些锦绣珠玑般的诗句。然而他死后,伟大的诗篇却流传了下来,并诉诸文字。诗篇以老人的名字命名,被称为《荷马史诗》。生前的老人穷困潦倒,而他死后,却有九座城市争着做他的诞生地。正如诗中说的:“九城争夺盲荷马,生前乞讨长飘零。”荷马史诗的历史背景是公元前21世纪末一场历时十年的战争。战争在古希腊各城邦和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人之间进行。《荷马史诗》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这些东西正是城市学的总和。
荷马史诗里的核心社区单位是城堡或城镇。城堡的统治者是国王、王者;某些王者或统治者(如阿伽门农等)拥有一个以上的城镇,而以王者居住的城堡为政治、军事和文化的中心。战时,王者是本部兵民的统帅,下设若干分队,由头领们管带。重要的社会行当包括信使、祭司等。在荷马史诗里,先知、医者、木匠和诗人同属“工作者”的范畴(《奥德赛》),即用自己的手艺或本领为民众服务的人。荷马用laos、laoi、plethus、demos表示一般民众(或兵丁),即来自城堡的“公民”。来自外邦的定居者叫客民。无业游民似乎亦属自由人阶层,没有自己的土地,以帮工为生。此外,在一个以军事民主制为特征的古代社会里,当然不会没有奴隶。如同分得的其他战礼(战利品)一样,奴隶一般归属个人所有。
在林江泉和曾东平的世界民族史诗城市作品中,他们以诗人和城市规划师的视角表达了古罗马是埃涅阿斯去远方建立一个城邦的故事、《江格尔》是以江格尔为首的12名英雄收复许多部落,建立起一个强盛国家的故事、最早的“城邦文明”是在两河吉尔伽美什捕获狮子流域下游苏美尔产生、卡勒瓦拉,意即卡勒瓦人定居的地方,也就是今芬兰、德国的沃尔姆斯是尼伯龙人之城、彝族传统村落和民居是彝族传统生态系统的保留地、《列王纪》是从开天辟地写到波斯帝国灭亡时止、《贝奥武夫》是一个骑士开拓无边界城市的故事、熙德攻下巴伦西亚并成为统治者、《苗族古歌》是建筑学、城市学和地理学的百科全书,《萨逊的大卫》从两兄弟建立了“萨逊城“开始叙述一个家族的英雄故事、《姆温都》中的故事深刻表现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个城市展回应了“青海湖诗歌宣言”以诗的名义作出了“把敬畏还给自然,把自由还给生命,把尊严还给文明,把爱与美还给世界,让诗歌重返人类生活!”的承诺,这正是“诗建筑”和“建筑诗”的诗歌本质和真谛。第五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呈献的民族史诗城市作品展将是本届诗歌节“诗歌语言的不断革新与现代诗歌的结构”这一主题的延伸。
展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