闳约深美——高润喜绘画作品展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2013-04-26 18:50:20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序言】

《序一:水墨与色彩之间》

文/ 贾方舟

高润喜是文革后第一批考取中央美院中国画系的学生,他在校学习期间正值改革开放之初,西方现代文化(从哲学思潮到艺术流派)迅速涌入,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甚至整个艺术界都处在十分活跃、兴奋的状态。身在学院的高润喜更是求知欲望强烈,对于各种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流派和新的形式都充满好奇和兴趣。作为一个中国画系的学生却不断地去摆弄木刻、雕塑、油画。应该说,他是最早受到西方现代艺术“启蒙”的青年之一。他对程式化的传统规范并没有太大兴趣,倒是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到对新艺术的研究中。四年的学习对他以后的艺术道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对形式的兴趣、对色彩的敏感以及对构成的热衷,一直延续至今,热情不衰。他的生命的激情、心态的骚动以及灵魂的不安在水墨与色彩的“碰撞”中,在笔触的“疾驰”中得了到“排解”。在他来看,忠于自己的情感或许比忠于一个画种传统风格更加重要。

一代大师林风眠曾在中国画向色彩方向推进中,作出了开创性的努力,但并未由此而形成一个以色彩为主要语言的强有力的流派。而今,致力于这方面探索的中青年画家多起来,大有希望出现一个在视觉上堪于油画媲美的“浓墨重彩”画派:它既能保留东方精神和中国画的基本素质,又能将西方近代以来的色彩成果大面积吸收进来,为中国画走向现代探出一条新路,高润喜无疑是这条新路上一位不倦的探索者。

我认为,高润喜的艺术总体上可归为一种装饰风或唯美风。这种风格以其平面性消解了古典写实追求三度空间的愿望。这种风格雏形最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代初,当时他受到西方现代艺术中的构成主义和立体主义影响,这使他得作品更注重绘画本身的形式趣味和审美价值。

高润喜的作品大体可以分为以水墨为主和以色彩为主两类构成形式。虽然风格、意趣各异,但又都以构成作为其基本表现手法。在表现内容上早已越出再现生活真实的原有框架,或以符号化处理,或以抽象为纯粹的几何形色块。从而使他的艺术更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和平面的视觉特征。

三十多年来,高润喜主要游走在水墨与色彩之间,前一类线条简约、笔墨清雅。后一种色彩浓重丰厚,视觉效果强烈。但二者都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绘画性和表现性,而这一点在本质上正与中国画是相通的。

   

《序二:喜看润喜新作》

文/ 邵大箴

高润喜是位善于思考和善于创作的艺术家。早在学生年代他就崭露头角。1981年,他的作品《高原飞雪》获中央美术学院首届在校生作品展一等奖。其后,他有不少作品参加国内和国际展览,受到画界的注目。

对中青年画家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个人的风格,润喜自不例外。他在认真学习研究和认真实践的基础上,自觉地追求一种属于他自己的画风。润喜的绘画语言建筑在他对绘画本质的认识上。他的作品不以摹拟自然为目标,而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为宗旨。他画那看得见的世界,也画那看不见的隐秘世界。他的作品是他内心情感的真诚流露。画风表现主义味很浓,不同于西方表现主义的事,他运用的语言符号清晰明朗,有构成味;他注重画面的装饰性,又始终不忘语言的深度,不忘作品的精神内涵。在他粗犷的线条和凝重的色彩中,我们感觉到生命的律动。他的作品能触发人们心理的、情结的、审美的反应,这是毫无疑问的。

有人会问,润喜的画也算中国画?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所谓中国画当然包括水墨画,但不就是等于水墨画,更不就是等于文人水墨画。“中国画”在观念、技法和材质上,应该有很大的包容性,唯有如此,中国画才会获得充足的发展。

绘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它没有民族和地域的界限。正是各民族特性和无数画家个性的表现,才使世界画坛更为丰富。然而,民族特性并非是凝固不变和静止的东西。它只在广泛的交流中,在和异己思潮和风格的矛盾冲突中,才有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性是流动的活水,不是千年不动的死水谭。固步自封的“民族性”,意味着停滞、守旧和落后。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的创造中,这个原理似乎是共同的。因此,在艺术领域,既应该鼓励发掘民族传统,借故开今的努力,也应该同时鼓励勇敢地引进外国艺术经验的一切有益尝试。外国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成果,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创造,都是可供吸收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润喜毕业于中国画系。他是虔诚地尊重和热爱民族传统的学子。但他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清醒地意识到,在传统深厚的中国画坛,融合中西,是发展传统的必要途径。多年来,它致力于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养料、将其融化在中国画的创造之中。他的努力,它的创造成果,自应得到肯定和鼓励。

我相信,执著于艺术的润喜在艺途上会有更多的创新,更多的奉献。

   

1  2  3  4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