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

首页>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14 16:17:22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郎静山 农舍幽情 黑影照片,铁丝,干花,丙烯颜料 1965

 

学术主持:许江

展览总监:陈翰星

策展:项丽萍

开幕式:2011年9月8日(星期四) 16:30

VIP专场:9月9日-10日,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VIP参观专场

展期:2011年9月9日﹣2012年3月9日,10:00-17:00(周一闭馆)

地点:本色美术馆(苏州市吴中区通达路219号)

9月8日14:00,9月9日和9月10日09:30,分别有免费大巴从上海展览中心(南京西路1333号7号门)出发送阁下至本色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名单:(根据年龄顺序排列)

郎静山(台湾)、吴冠中、尚扬、申凡、夏小万、洪上翔(女,台湾)、曹晓阳、林俊廷(台湾)、邱黯雄、黑鱼、唐添(女)、郑端祥、孙逊、杨泳梁、倪有鱼

 

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

何为当代?何为当代艺术?何为中国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应该如何发展才能符合本土逻辑,才能发扬传统精髓,才能形成真正的中国方式,才能不唯西方的马首是瞻?中国画能否当代?如何当代?上述种种正是本次展览《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本次展览既关乎中国画的当代化,也关乎中国当代艺术的原创性,展品突破了国画的笔墨限制和材料限制,进行了全新的思考和探索,并强调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应立足于本土资源和传统资源,从中国文化的脉络中寻找契机。

本次展览的标题《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让人联想到上世纪60年代刘国松放弃笔墨语言的主张,80年代中期李小山 “中国画已经死亡”的论断以及90年代初吴冠中“笔墨等于零”的理论。本次展览对这些论述做了进一步探讨,不仅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阿瑟•C.丹托等人的艺术终结论,更是以优秀的艺术作品作为强有力的依据,让一切不言自明。其中“笔墨终结之后”是针对国画和传统问题而言,认为国画应该突破媒材的束缚和笔墨的束缚,应该寻找更为广泛的传统资源和当代手法,从而获得更多的可能性。笔墨的终结,并不是说笔墨从此消亡了,而是笔墨主导地位的终结,新的多元价值时代的开始,相当于西方艺术中“再现模仿时代”的结束。“中国式风景”则针对中国当代艺术问题而言,在追求当代的时候要有底线、要有所收敛,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搬西方。这底线不在于所用媒材,也不在于创作手法,而是中国精神、中国特质。只要守住这样的底线,那么一切媒材和手法都可以为我所用,而不用担心作品沦为洋奴;只要守住这样的底线,可以畅游于一切传统资源,而不会为之束缚落入前人窠臼。

本次展览共有15位参展艺术家,上至已经作古的郎静山、吴冠中,中到尚扬、申凡、夏小万,下至未届而立之年的年轻艺术家,突破了时代、年龄的限制,既有纵向脉络又有横向梳理,既有回顾又有前瞻。参展艺术家来自祖国各地,其中有3位来自台湾地区。展品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有国画、油画、炭笔画、装置、摄影、影像、互动多媒体等,突破了不同媒介、艺术门类的差异,兼容并包。展品虽形式各异、各具特色,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很中国,很当代。

 

1   2   3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