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

首页>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2-02 18:57:43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风》郁风自画像,1935年

 

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专题展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萧淑芳艺术基金

协办单位:广州市华艺廊艺术品有限公司

总策划:朱青生、王璜生

学术顾问:陶咏白、贾方舟

展览策划:姚玳玫、齐 鹏、滕宇宁

学术主持:姚玳玫

展览组织:齐鹏

展出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B(北京花家地南街8号)

展出时间:2010年12月17日——2011年2月20日

 

“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将于2010年12月17日至2011年2月20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本展览以“自我画像”为主题词,用历史研究、女性艺术研究、图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20世纪20年代至今天近百年间与本主题相关的中国女性美术作品进行梳理、描述和展示,经由“自我画像”作品的阶段性陈列,呈现这类女性图像衍变的迹象,揭示其背后女性成长与时代引导相制约的复杂关系。具体分上、下两篇,共十个专题加以展示:

上篇:民国时期:浮出历史水面的中国现代女性美术

此部分主要展示中华民国时期的第一代女艺术家潘玉良、方君璧、蔡威廉、唐蕴玉、孙多慈、张倩英、吴似鸿、关紫兰、丘堤、曾奕、翁元春、梁雪清、郁风、萧淑芳、麦绿之、周丽华、梁益坚、徐坚白、李青萍等的自画像和肖像画作品,描述女性觉醒与自画像的关系,探讨这种表达方式如何催发“五四”之后成长起来的女艺术家的自我感——以艺术为桥梁,建立起女性自我与外部世界相对话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女性的自我感与艺术表现力如何同步成长,早期中国女性艺术的基本形态如何藉此而形成。具体以五个部分来展示:一、无邪的赤裸:潘玉良及其自画像;二、沉默的力量:蔡威廉的肖像画;三、自我探询:从中国老家庭里走出来的现代闺秀;四、出走的“娜拉”:“五四”新女性自画像;五、现代主义浪潮中的城市女性自画像。

下篇:共和国60年的女性艺术:“个人”的沉寂隐匿与缤纷呈现

此部分按历史时段、图像类型、材料方法的不同,分五个部分展示新中国建立后60年女性的“自我画像”作品,探讨图像背后“个人”与“时代”互为纠缠和生成的关系。

1、 女性的可见与不可见:1950-70年代的“铁姑娘”形象及其自我画像意味

此部分展示建国后至1970年代末部分有代表性的女艺术家的作品。讨论这一时期女性自我形象的可见与不可见问题。新中国建立后,集体化、社会化潮流囊括一切,每个人都是革命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女性自我消失于社会主义大集体中。自画像除了作为美术院校学生造型技巧训练的方法偶尔出现外,作为一种美术创作形式基本不再被倡导。这一时期女性自我身影的隐匿与作为新时代劳动者的女性形象的铺天盖地出现,形成强烈反差。有意思的是,女艺术家描绘“时代女性”的画面上,往往隐含着自我形象,显示了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复杂纠缠。

2、 关于成长的故事:1980-90年代女性的自我凝视及作为历史参与者的叙述

此部分展示1980-90年代女艺术家带有自我叙述内容的作品。具体分两个阶段:一是1980年代,在拨乱反正的时代境况中,女艺术家画面上的女性形象显得单纯、美好、质朴,而且往往身穿民族服装或农妇打扮,出现一种“着装”现象,女艺术家的自我表达依然需要“伪饰”。之后,时代的变化促使“自我”慢慢地抬头。二是1990年代,中国女性艺术于此时期进入自觉自为阶段。此部分展示部分女艺术家带自传性内含的绘画作品,讨论这一时期女性自画像从题材到图式发生质变的内外原因。这一时期的女性自画像不再是静态的“我”的肖像,而是动态的日常生活中的“我”——镶嵌在历史现实中的“我”,强调“我”与外部世界所构成的一种关系:“母与子”、“目击成长”、“都市人生”、“花香世界”、“女人世界”等。

 

1   2   3   4   5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