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
朋友的话
钟涵: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著名油画家、学者)
……画家还出现了一种新手法。他用干色淡彩,加素描勾画,在很大程度上是皴擦,笔与画布纹理相摩擦,达到一种“素以为绚”的效果,从而也更能表达出其画其人亲近乡土的质朴品格。………古人有“人间重晚晴”之说,我觉得这还不足以形容张洪祥近年创作兴旺高潮的势头。他表现出来的是:反复求索,自我选择,重新肯定方位,有长期积淀下来的后劲,有熟后生的快乐,是重新焕发出艺术的青春。我觉得,这里的意义值得我们同辈和后辈的同行们关注。……
沈光伟: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中国著名国画家、学者)
……忽然想到去年国庆节长假期间,我与张洪祥、毛岱宗同往新疆可可托海写生,据当地的朋友讲,可可托海共有五十一条山沟,八天的时间我们只走了三条。我拍了300余幅照片,自以为已经拍的很多了。张洪祥先生竟然拍了1300余幅。有时候为了一个理想的画面,他会站出拦着的铁丝网,跑到很远的地方。那份纯真与热情,我们都望尘莫及。有一天下午,我们满山沟里都找不到他的影子,大家都十分着急,后来在下山的小道上才发现他一个人蹲在地上用铅笔画素描。他说是记录一下山沟里起伏变幻的地形,这种复杂的地形关系,是无论如何也编造不出来的。我真的太感动了,为他这种艺术态度和艺术精神,如同宗教般的虔诚。……
顾黎明: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著名油画家、学者)
……张老师的这些取材基本都是我们最为熟识却又陌生的中原地貌,杂草、小径、水洼和成排的白杨树等等,这些童年再熟悉不过的路边景物,就像我们生活空间中的一件件普通的器物,不曾诱发我们的视觉美感,而这也是他过人之处。……在当代语境下,画家未来的何从是中国艺术争执不休的一个命题。从张老师孜孜探寻的艺术苦旅中,给我们启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把艺术当作一种牟利的手段,还是我们生命载体的方式?张老师用默默的勤奋选择了后者,况且这个代价是他执著地选择了北方中原平凡的旷野题材作为生命的经验点,在那杂乱、无序的原野里,他看到了如同原生生命的萌动迹象,并使自己质朴的情愫得到了协调释放,这是一个在朴素的世界里运用朴素的方式展示了一个朴素的生命经验的艺术过程,它的真正含义已超越了形式本身所传达的语意。我想,在这个原生性不断遭遇阉割的时代,它的意义在于执著和朴素。……
采风足迹遍布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