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飒:更敏感、更有力量、更直接的去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时间: 2015-12-30 | 片长: 00:17:52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视频> 专访

 

“冷墨”小组是一个由方志勇,黄祺,金京华,孔妍,李飒,于洋六个人组成的小组。他们的年龄跨度跨越了七零、八零后两代人,这使他们成为一个多元而充满活力的艺术小组。既有着相同的教育背景,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胡伟教授的综合材料与表现工作室,也有着不同的创作经验。在校学习和毕业之后的创作过程使他们逐渐意识到“由材料介入”的创作不仅仅是对材料和技巧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探索“水墨“做为中国传统绘画材料在历史中所承载的中国文化身份转换,以及如何在当代艺术语境中体现出的“自我文化意识”。当我们的艺术市场在层出不穷的创作、转换的时代背景下,这个时而以“冷漠”来挑侃自己这个“似墨而非墨”的小组成员因相同的艺术诉求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创作核心是以“水墨”这个带有强烈象征意义的中国文化元素为切入点,结合自身对传统和当代的思考和感受为创作主线,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时代背景中展开了以“冷墨”为命名的小组创作。

李飒作为“冷墨”艺术团体的发起人,冷墨”的称谓表明了他们的态度:理性、理性、再理性。在他们看来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当代社会最缺乏的依然是“理性”,因此以文化担当的精神和理性的价值,推动文化与中国的改变,是“冷墨”的宣言。“冷墨”作为一个群体现象,倾向“抽象”语言,在李飒看来,“如果在文化上仍然只能理解写实的、简单的图像,缺乏独立的思考及认知,不能理解抽象艺术及其所代表的理性精神,在文化上是一个“缺乏自省的人”。”无论是具象的语言线索,还是抽象的语言线索,传统水墨向当代水墨的语言转换,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2015年12月25日,艺术中国来到位于黑桥艺术区的艺术家工作室,围绕“冷墨”艺术团体发起人李飒的早期学艺经历;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变化;如何探索“水墨”作为中国传统绘画材料在历史中所承载的中国文化身份转换,以及如何在当代艺术语境中体现出“自我文化意识”等问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