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设计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设计应隐隐透出批评的味道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3-29 09:53:39 | 文章来源: 时代周报

化解无印良品之困

时代周报:你是在2002年承接无印良品的工作,工作之初遇到最大难题是什么?

原研哉:2002年接手无印良品这个工作,最大的一个难题是之前无印良品已经走过了很长的品牌创意的道路,已经被整个日本国民接受,它已经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当时在日本国内有200多家的店铺,这就好像一个老师接手了一个好班,往往是非常困难,不过这个好班,也就是无印良品这个企业当时面临了该往哪个方向走的问题,虽然之前制度化走得非常好,但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了一个瓶颈,这个节点上,我接手了这个工作。我其实也非常犹豫,因为如果没有做好,之前的成功可能就会慢慢走下坡路,后来的解决方案是我想到把无印良品的创意、经营理念带到世界上去,成为一个world MUJI。实际情况是无印良品现在已经拓展到了世界各地。

时代周报:我在展览的新闻发布会上听说当你接手这份工作时,无印良品的经营状况面临困境?

原研哉:一直以来无印良品都有非常顺的发展趋势,但是正好2002年前后那么一两年,它突然就是停滞不前了,发展速度停下来对企业来说是非常糟糕的,我是在这个时候接手了设计工作,之后无印良品的发展又开始非常迅速,当然并不是说是我个人的力量,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时代周报:你认为设计在多大程度上能改变一个品牌的经营状况?

原研哉:这个问题涉及到设计的功能,它的作用究竟在哪里。其实设计体现的并非风格,或者说产品的特点,比如说汽车企业,或者房地产开发商、日用品公司,每个公司的经营理念,实际上都存在一些漏洞,或者说空白,大家可能都能够想到这些空白,但却没能实际去实施弥补,所以设计师的责任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来一一体现(空白),比如企业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这些属于哲学思考,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却恰恰是设计可以做到的。如果要说设计对经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答案是肯定的。

时代周报:去年你在北京演讲,讲到了“无印良品不是简约而是空无”,并且说日本设计文化的根源在于“空无”,如何来理解这种“空无”?

原研哉:“简约”的概念与日本文化中的“空无”概念存在本质差别。日本在15世纪以前,接受世界各地的文化,再把这些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实际上那个时代,整个世界范围包括中国、罗马、印度等,文化上更多渲染“皇权至上”,提倡奢华。但是15世纪,日本国内发生了一场大变,十年战争一下子把所有豪华东西全部烧毁,当时日本领导者隐居之后,开始思考以前的奢华是不是必要?人们获得奢华之后是不是就能获得幸福?于是他隐居开始过深居简出的生活。

“空无”是一种似乎什么都没有的状态。比如说一个碗,可能什么都没有,而且非常简陋,但人们可以寄予很多想法,又感觉非常充实,这样就是一种“空无”的感觉。这种“空无”从15世纪之后慢慢流传到今天,形成了日本文化中“空”的理念。这种“空无”,中国朋友认为是“禅意”或者“道教”,可能是无形之中的一种巧合,因为中国的“禅宗”也好,“道教”也好,有自然形成的另一种渊源。

日本文化中的“空无”从15世纪流传到今天,是自然历史中严格形成的概念,而西方的“simple”实际上形成于153年前,历史非常短,是为了体现工业革命合理化,才慢慢把以前的奢华给否定了,形成一种“简约”的状态。这个跟日本的“空无”有本质区别。

时代周报:日本的设计近年来风靡世界,不仅仅是在亚洲,欧美地区也非常流行。你怎么看日本设计的全球化现象?

原研哉:我并不认为存在全球化的设计。因为今天的设计风格一定与它所在地域紧密相连,或者说更多体现区域性或者地域性。比如意大利的设计、法国的设计、日本的设计、中国的设计,实际上都带着很强烈的民族和国家特色,因为这些是从古代一点点传承延续,是文化的精髓,慢慢渗透到年轻一代设计师身上,并且还会一代代传承下去。只不过这种地域性的设计风格,现在能够被带到世界各地去,被更多人接受,才形成所谓全球化的趋势,但它传播的起点是地域性。在日本,很多年轻人比较倾向于我这样朴素自然的设计风格,没有颜色,没有过多的渲染,但也有一些年轻人喜欢绚丽灿烂的东西,但这两者都蕴含着日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些特定。

不过当然这也是认识和看法的不同罢了,比如我们刚才谈到的石冈瑛子女士,她就比较偏向国际化或者世界化,她会把法国、英国、日本等各国设计师聚集在一起,组织大家共同完成一个设计项目。但从我的角度,我更推崇地域性,我认为地域性在设计过程中起的作用会更大。

感谢翻译张钰为本文采访提供帮助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