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设计
时代周报:2011年,你在北京已经做过一次展览,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为何会在上海再做一次展览?
原研哉:因为中国非常大,非常辽阔,北方跟南方地域差别比较大,可能很多生活习惯、看法不尽相同,所以在北京举办了之后,特别希望能在上海这种现代大都市,很具有东方代表性的城市再举办一次。而且在上海举办的话,它的影响力不单单是在上海这个地区,还包括比如说苏州、无锡、宁波等这些附近地区。整个地区,包括中国本身,呈现出的是一个生机勃勃、青春的状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希望一些年轻的朋友,对于美术设计感兴趣的人,能来看一看,给他们一些启发,这也是举办这次展览的原因。
时代周报:两次中国展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原研哉:这次在上海举办展览,没有通过广告牌、海报,或者是电视宣传,完全就是通过网络这样一种非常新、特别是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进行沟通和联系,但没有想到来了这么多人。而且大多是年轻的学生、年轻的设计师和设计爱好者,我在现场看到他们,印象比较深刻。
时代周报:这次展览分三个主题,你怎么考虑这三个部分的?在观众观看的过程中,你希望他们受到什么启发?
原研哉:“设计的诸象”基本反映了我从年轻时代到现在走过的设计路,主要展示了我个人以及团队合作作品,但这个实际上并不是我的本意,因为我觉得通过展览会展示一个个人的作品和设计,本质上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意义。而且举办个人展览难度并不是很大,所以我本意上是想通过这样一次展览给人们一些启发。让观众能够针对具体的一些产品、作品,看到它背后更大的市场,比如说一种产业的变化。所以我在“展览会的展览会”这个部分投入一些科技的成果,包括一些高科技材料,看完后能够对设计传统进行反思。我之前在出版的书里写过,设计并不是 “物”的设计,而是“事”的设计。比如说,一个包装盒的设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设计,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思维之路,这个过程是我要跟大家展示的。最后是“无印良品”部分。我想向大家展示从事一个具体的项目,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白色不是一种颜色
时代周报:我在新闻发布会上听到“重新审视设计”的话题,比如说坂茂的方形卫生纸的设计就隐隐透出批评的味道,人们抽纸的时候有阻力,于是被提醒要环保,节省用纸;但这种设计最终没有推广。将这一类的设计展出来的初衷是什么?
原研哉:这部分体现的是以前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设计,其实还可以从其他的观点、视角去重新审视,看看还没有其他可能。比如说圆形的卫生纸变成方形,方形的确更环保,但大量生产过程中,会有难度,圆形一下就出来了,但方形就很容易断,批量生产的过程中会形成难度,而这个又不容易解决,所以没办法把它推广开去。这一部分展览几乎所有作品都是这样,以前的设计,跟现在重新设计的东西放在一起比较,并不是说哪个更好,而是在比较过程中,人们会产生一种意识:原来设计还可以这样,还可以有这样不同的一些想法!从中认识到设计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整个单元主要体现的一种功能。
时代周报:“白色”这种设计元素在你的设计中十分突出,你是否对这种素材有特殊的感情?
原研哉:我最早从事平面设计,接触颜色相对比较多,但就在那段期间,我慢慢不是很喜欢五颜六色。我自己出版的书中,也特别针对白进行了一些描述,我认为白并不是颜色中的一个分类,因为白具备特殊性,可能本身就是一种透明,你把它归类为一种颜色,是人们意识上的一种错觉。针对好像没有颜色的这样一种颜色,人们有什么样的体会?这是我思考的。
日本在古代只有四种颜色—红、蓝、黑、白—红代表火热,蓝色代表茫然,黑色代表黑夜,而白色在当时代表一种生机。长久以来,日本人就只有这四种颜色以及对颜色的认识。到了平安时代,颜色种类才突然一下子蓬勃起来。整个世界慢慢开始追求光线耀眼,很多颜色、元素开始应运而生,但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把这些颜色混在一起,其实形成的是一种非常灰的颜色,而灰色实际上代表的是混乱的状态,没有秩序,混沌,而白色是这种混沌状态下,一种逆向的力量。因此,白色是对世界混沌状态的反击。另外,我把自己定位为“信息设计师”,我不再局限于平面设计,而是在从事沟通世界的设计。但大家知道,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在信息方面已经走向非常混乱的状态,所以我希望反其道而行之,形成自己的见解,这种逆向正好与白色相吻合。所以我非常偏爱白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