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设计

“美哉书籍——2011深圳书籍设计论坛”昨日举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1-11 10:10:26 | 文章来源: 深圳商报



刘晓翔:没有不好的题材,只有不好的设计





  来自北京的刘晓翔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首席设计师,自2005年开始作品连续夺得“中国最美的书”,2010年更是凭《诗经》摘取“世界最美的书”。似乎与朱赢椿的情趣、自由形成鲜明对比,尚在体制内的刘晓翔显得理性而严谨,他主张“秩序创造美”,吻合着他设计之作中令人感受到的“内敛的激情”。

  在昨日的演讲中,刘晓翔以《琴瑟在御:书籍文化主体的双重性》为题讲述文化和设计的关系。这一命题正是自己基于所处的设计环境有感而发,刘晓翔告诉深圳商报记者,不管是作者和编辑,目前对设计还不太理解,他们总是将设计仅仅当作服务来对待,从属于文本,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设计师不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他记得有一次设计一本物理书,作者自己画了幅国画,非要作为封面,可与文本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表达。设计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好比曹雪芹笔下的黛玉,文本具有抽象性和不确定性,每个读者心目中都有一个黛玉,如果要求设计出完全符合作者对文本的视觉想象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刘晓翔认为,书籍文化的第一主体,就是文本,而设计是独立于文本之外的第二主体,两者是并行合谐相处的关系,“这种认识决定了我设计一本书的时候,文本仅仅是供我使用的素材,就好比导演手中的剧本,怎么表现剧本的内容那是导演的事情,当然导演也要尊重剧本的,我也是尊重文本的,不然可能就被编辑、出版社炒鱿鱼了”。

  刘晓翔在出版社从事书籍设计20年,出版社一年出版二千五六百种新书,其中大部分是教材。对于这一类题材,设计的功能只是为了梳理阅读层次。刘晓翔所做的书实际题材不少,所获“最美的书”也都是供职之作,有理工类,有学术著作,也有社科文学类。在旁人看来,体制内做设计多少有些像“戴着镣铐的舞蹈”,可他却说,“自由与否在于设计师,任何题材都是能设计好的,没有不好的题材,只有不好的设计”。

  《王羲之与兰亭序》获得过“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对于这本书的设计,据刘晓翔介绍,当初接到这个题以后和作者讨论这本书的形式,自己先后两次到了兰亭,看看王羲之当年的一些遗迹。《兰亭序》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把书匣设成碑的形态,不仅记叙了事件,也抒发了作者的心态,黑色的书匣子和白色的封面和纸张配合王羲之的书法,有一种能象征古代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味。“通过这个设计,我在文本到形态的转换中表达了自己对祖先古典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