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设计·新媒体

华涌行为艺术《乞讨》新闻发布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2-10 14:14:26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2009年12月19日下午三时。华涌先生的行为艺术《乞讨》新闻发布会将在北京798艺术区思莱德画廊举行。行为艺术《乞讨》延续了《年度问题——华涌的经济波普》的主题精神,思考当下社会人们在追求金钱与物欲过程中的失落,反思大众精神的匮乏与缺失。行为艺术《乞讨》将这种反思与阵痛放在一个更大的语境中,反思的深度也由对社会经济欲望的思考到普遍的信仰危机。这次新闻发布会将体现出艺术家华涌多年以来艺术风格与理念的转换,用行为艺术对自己创作进行探索,艺术家届时不仅会展示出一脉相承的风格也会给众多华涌作品爱好者带来惊喜。当日将有多家专业杂志、艺术媒体和时尚媒体前来采访。

联系方式

电话:010-59789667

邮编:10001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798艺术区706北二街 思莱德画廊

706north second street,798 Art Zone,Jiuxianqiao street 2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

 

 

谁在乞讨? ——华涌的行为艺术《乞讨》引起的思考

彭锋

2009年12月4日,华涌实施了他的题为“乞讨”的行为艺术,作为他正在思莱德画廊主办的个展“年度问题”的延续。包括艺术家自己在内的三位不同肤色的时尚型男,身着分别印满人民币、美元和欧元的礼服和礼帽,在北京地铁西单站、西单、火车西站、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实施乞讨。他们乞讨的不是钱,而是信仰。

华涌的行为艺术令人深思。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不差钱”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但有幸福感的人并不见增长,在华涌看来,其中的原因在于今天的中国人普遍缺乏信仰,他希望通过一次行为,引起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华涌对他们行乞的对象进行了粗略的统计,有将近40%的人没有信仰,将近40%的人信仰金钱,其他20%的人有各种各样的信仰或者不予表态。由此可见,当下中国的大众不是没有信仰,就是信仰金钱。因此,当华涌在北京人群集中的地方“乞讨”了近6个小时之后,他并没有得到他所希望的信仰和幸福,而是一些零钱。对于一群要么信仰钱要么没有信仰的人来说,除了钱,真没有什么可施舍的了。

华涌的行为艺术“乞讨”继续了他在个展“年度问题”中的多向度思考。在“年度问题”中,华涌思考的是今天的经济生活中虚拟与真实构成的对照、交织、错位等复杂关系,他对人们用真实的生命去追求虚拟的数字感到大惑不解。在“乞讨”中,华涌继续了这种多向度的思考,揭示了在以金钱为信仰的时代,人生的“乞讨”真相。在这里,华涌进一步展示了他在“年度问题”中对真假颠倒的参悟:在今天这个普遍行乞的时代,我们只有在施舍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也在乞讨。乞讨与施舍交织,谱写了以金钱为信仰的时代的主旋律。

谁在乞讨?如何才能打破乞讨与施舍的怪圈?这是华涌的行为“乞讨”留给大家思考的难题。

2009年12月6日于北京大学蔚秀园

 

 

呼唤信仰

艺术家华涌在2009年12月作了一个有关信仰的行为艺术,这次艺术行为创作的角色,身着印有不同钱币的服饰,在几个人流量大的公众场所,通过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的互动,旨在告诉人们他们虽然被金钱所包裹,但是他们很贫穷,这种贫穷源于信仰的匮乏。他们在乞讨,他们需要别人的施舍,可视的金钱与欲望的满足是无助的——精神层面的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

这次行为艺术延续了艺术家2009年10月份举办的个展《年度问题——华涌的经济波普》的主题思想。《年度问题》是艺术家运用装置、绘画等表现语言诉说了经济危机给全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反思,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很多人感觉到茫然、惶惑,甚至悲观绝望,失去了精神支柱。艺术家以他敏锐的感知力捕捉到了这一现象,并用独特的语言——身体语言即行为艺术向人们传达了当今社会真正的危机不是经济危机,而是信仰危机。经济危机只是阶段性的,而信仰的危机则一直伴随我们,并左右着我们的幸福和快乐。

 

 

然而,在当前这个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经让我们根本无暇去思考,对金钱财富无休止的欲望蒙上了人们的眼睛搅乱了人们的思想,人们似乎变成了失去信仰的躯壳。在追求 “个人自由”、“实现自我价值”的号角声中,全社会都跪拜在金钱和权利面前,人人都成了金钱和权利的奴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风行于每一个角落,社会个体之间的纽带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和欲望。我们真到了信仰危机的边缘了,外来的威胁对人类不是致命的,但中国人可能会因为信仰和道德的缺失,浮华遮眼,走向沉沦——现实社会确实呼唤信仰。 

作为人,我们不能没有信仰,信仰是我们的灵魂,信仰是我们的脊梁,信仰也是支撑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不能抛开信仰而活着。俄国哲学家列夫•舍斯托夫曾说过,如果谁有即便是芥粒大小的信仰,那么他就能移山填海。由此可见信仰的力量如此之大。呼唤信仰,呼唤力量,找回那些令我们曾经感到充实和幸福的精神诉求。

——伟平于思莱德画廊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中国书画:"亿元拍价"成今年秋拍独特风景线
· 爱尔兰视觉——乔治萧伯纳剧院
· 深港双年展集合全球创意:将城市广场变成展场
· 感受圣诞街道--瑞士苏黎世
· 镜头下的世界——埃菲尔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