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艺术设计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纯粹摄影”的现实观照:当代中国的摄影实践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1-06 15:13:20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三)“读图时代”的广东摄影表现

  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广州的平面传播媒介在1990年代获得了最为迅猛的发展。尤其是图片类杂志的兴盛,使得反映与表现都市生活的照片的需要与使用空间大大扩大。这给一些年轻摄影家带来了发展自己的影像风格的机会。

  在1990年代后期,广州出现了一批以图片占据重要位置的杂志为基地的年轻摄影家。他们最初都曾经不同程度地受到张海儿风格的影响。他们的出现,为开始于广东的影像消费时代的来临,作好了一种先在的意识铺垫与人才准备。然而,随着对于摄影的认识的深入,他们不再满足于一种风格的复制了,开始各自展开富于特色的探索。在他们当中,许培武、颜长江、王景春、曾忆城、亚牛、曾翰、王宁德等人的实践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他们也因此被称为“广东新生代”。

  许培武将城市的变迁以新旧照片压缩过去与现在于一个时空中的方式加以诉说,亚牛的照片则以暧昧的色彩显示都市的神秘,曾忆城以凝重的影调给城市中的流浪者造像,仇敏业带起面具给自己留下了轻快的自拍像作品,曾翰将生命的鲜艳与死亡的严峻并置在一起示人,王景春将都市孤独症患者纳入了自己的视野,颜长江出没于夜间的动物园,将城市现场转变成一个超现实幻境,王宁德则从车上拍摄的一掠而过的城市景观,试图从这些影像中挽回一些在都市中失落的东西,而年纪最轻的戴牟雨则以鲜艳的影像来追问现实与生命的意义。他们的风格各异的实践证明,摄影风格的丰富性是以都市生活本身的复杂性为根本。他们的照片从各个侧面呈现了都市的谜一般的丰富。

  “广东新生代”的第一次集体亮相是在2001年8月的“第一届一品国际摄影节”。当时在由广州摄影家安哥组织的幻灯展示会上,有摄影家责问他们的这种“过激”的影像探索的“底线”何在。随后引发的激烈争论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持传统的摄影立场的人对于这些年轻人的探索的困惑。而在2002年秋天在山西平遥举办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他们又遭遇来自名为“新摄影”的当代艺术家的攻击。这些同样也是以摄影这个媒介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家们认为广东青年摄影家的作品并不如他们那样“前卫”,有人甚至以他们的媒介工作者的身份来诘难他们的艺术实践的价值。但是,“广东新生代”摄影家逐渐地以其独特的感性与表现力在中国摄影界赢得了独特的地位。

  在较为全面地检视了当代摄影家们的摄影实践的同时,我们还想就当代摄影尤其是都市摄影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思考。中国摄影家的都市摄影实践在回应城市社会现实的巨大变化,通过摄影表达对现代都市生活的理解与思考的同时,也大大地丰富了对于摄影的理解,开拓了摄影表现的新可能性。然而,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反映发生在城市中的社会变动的作品还远远不足以与飞速发展变化的形势相称,许多摄影家仍然缺乏自觉回应的意识。在表现手法上,也还存在缺少变化多样的手法来面对都市这个丰富多彩的现实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中国都市摄影的外部环境与激励机制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同时也面临了受到国外策展人兴趣制约的现实问题。相当多的西方策展人仍然习惯于挑选可以满足他们的异国想象的作品来印证他们的中国想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都市生活现状的作品经常面临受到有意忽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摄影家是基于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坚持自己的选择,还是迎合西方策展人的中国想象需要改变自己的追求,这是一个值得严肃思考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必须看到,传播媒介的发达对于都市摄影的正反两面的影响。传播媒介的商业化要求在促进了摄影家的都市意识的觉醒与都市摄影的兴盛的同时,也引发了从商业化需要的角度出发,将这些影像按照商业化逻辑加以整编的可能性。不过,虽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但都市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受到中国摄影家的严肃关注的对象已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这么说,没有比现在这个时期通过城市来开拓摄影的可能性的更好的时机了。同样的,中国摄影也面临了最好的发展自身的机会。

   上一页   1   2   3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秘鲁艺术家地罗神个展:无色之美
· [专稿] 当代源创画廊展览
· [专稿] 梁越的绿野仙踪
· [专稿] 刘向华新作展
· [专稿]2009亚洲艺术高端市场博览会开幕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