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艺术设计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纯粹摄影”的现实观照:当代中国的摄影实践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1-06 15:13:20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二)都市影像的崛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启动与深入,一些中国摄影家终于开始注意到了都市生活的复杂性及其魅力。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展开与加速,对于都市的关注与影像表述也终于获得了一种现实的可能性与动力。城市化并不仅仅意味着物质生活的现代化。都市社会的复杂结构以及所蕴含的现实问题,在给摄影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使其施展身手的同时,也开始检验摄影本身的局限。而都市生活的复杂性,在都市空间中往往以一种其它地方所无法比拟的戏剧性与荒诞性呈现出来。都市的这种复杂多变的现实,不仅要求摄影家对此作一种“见证”式的记录,同时也要求摄影家在“表现”这个维度上作出应有的回应。都市主题,是20世纪后期与21世纪的中国摄影家所面临的新话题,同时也是新的挑战。

  1980年代中后期,是中国都市摄影的萌芽期。广州的张海儿是最早以自己的性格鲜明的影像呈现个人感受的都市摄影家之一。欲望,由都市生活所激发撩拨的欲望在张海儿的摄影中以一个全新的形态呈现。他的影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面对都市所作出的即兴反应,是一种强烈主观意识的观看。作为现代性象征的都市女性形象在他的照片中的出现,预示了欲望将成为都市生活,同时也是都市摄影的一个关键词。他以摄影的方式对此加以艺术性的放大,并使之合法化。张海儿的影像镜头感开放,画面富于动感。在1980年代中期,他的影像显然是一种异类,但对于都市摄影,确实具有足够的标志意义。

  1986年出现于上海的“北河盟”摄影群体,是一个以都市为精神依托的民间摄影团体。“北河盟”群体从一开始就较为自觉地以都市作为自己的摄影题材,这其中尤其以尤泽宏、王耀东、毛一青、顾铮等人的影像中的都市性取向最为明显。他们公开宣布不为都市的表面亮丽所动,而要以摄影的方式与都市对人的异化作一番抗争,在都市中“用照相机反抗频频袭来的压抑”,提示都市生活非人的一面。

  进入1990年代,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以异常的速度迅速展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步伐必然会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观念形态、生活方式。而摄影,也开始在见证这个维度上以它所特有的方式来关注、见证城市化进程。

  在1990年代前期,北京的徐勇与上海的陆元敏分别以各自的方式对于即将或者已经到来的都市化大潮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在北京,徐勇将自己的镜头对准了传统建筑的北京胡同。他以平静的视线与稳定的画面呈现了处于拆建“暴风雨”前夜的胡同中的宁静,同时也为这个古老都市的建筑文化保存了一份历史文化文献。这些充满乡愁的画面成为了后来怀旧热的滥觞,而他有意回避了胡同中人的生活的影像,则更使胡同成为一个过去的历史化石,一个怀旧恋物的对象。陆元敏的《老洋房里的上海人》,则将一批面临巨大社会变动时仍然在按照自己惯有的生活逻辑生活着的上海市民群像呈现在我们面前。而《苏州河》则将上海的不同于外滩的“洋气”的另一面展示了出来,给了以怀半殖民地城市上海之旧为荣耀的上海人以措手不及的一击。这两个摄影家的摄影实践的重要性在于,他们都以各自的方式拒绝或否定了关于都市的一厢情愿的浪漫的“现代”想像。

  进入1990年代中后期,上海的王耀东再度出击。他的大量的都市影像聚焦于隐身于都市广告图像背后的逐渐膨胀并且越来越表面化的物质欲望。通过他对于这种图像的重新加工与强化呈现,都市本身作为一种欲望装置的特性赫然面世。而周明先是以《国铁一号的末日》和《住房难》对于当时的上海市民生活作了实况报导。

  从目前来看,催生中国都市摄影的外部环境也已经形成。以城市为流通空间的城市资讯类平面媒介需要大量的反映都市生活的图片,这应该是一个让人注意都市的契机,同时也使摄影家得以关注城市生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秘鲁艺术家地罗神个展:无色之美
· [专稿] 当代源创画廊展览
· [专稿] 梁越的绿野仙踪
· [专稿] 刘向华新作展
· [专稿]2009亚洲艺术高端市场博览会开幕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