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的美术馆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美术馆都有自己的收藏

 

艺术中国:两位老师都曾经与海外的美术机构有过比较深的接触,那么海外美术馆中的策展人的职能和我们国内的是不是一样呢?或者说他们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的?

郭晓彦:西方的策展人也是在八十年代开始职业化,根据美术馆职能的变化,根据展览功能的变化,发生了一些职业上的分化。其实策展人的工作,很大一部分上是构思,他(她)要有自己对于艺术的一种判断和理念。我觉得,从一定意义上说,可能国外的策展人更强调一种思想的独立。海外的美术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美术馆都有自己的收藏,有自己的收藏方向、收藏体系。它要对这些藏品进行研究,然后引发出各种各样的展览。现在策展人的工作更加宽泛了,举个例子,比如这个美术馆的策展人他可以跟哲学家去配合一个展览,跟科学家去配合一个展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构思是来自于本馆策展人,因为他自己研究本馆的藏品,他可以从历史的、从社会学的方法,可以从各种方法来进行。他可以跟很多人进行合作。我觉得还是根植于美术馆的这种传统,比如说就是有一个强大的收藏,还有自己对自己馆的长久的定义。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中国的美术馆,它的历史、的策展人的历史、展览的历史确实是比较短的。

王春辰:国内美术馆,至少从目前来讲,策展人如果是对美术馆本身理解不全面,或者是定义不完善,那么这个策展人是永远建立不起来的。因为过去我们对美术馆的理解很简单,就是说把不同的美术品拿到美术馆进行悬挂,进行展示,为了某种活动。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是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录、保存和宣传。在这个前提之下,策展人的功能、作用非常强大。有什么样的对本地文化的理解,他就会构成什么样的展览模式,或者是策展理念。甚至这个是为了美术馆服务的,而不是仅仅是叫做策展人,就起到这么一个功能。

比方说,我们大部分的美术馆,它没有长期规划,展览都是临时性的,这种情况我们在国外是不能想象的。他们的展览一般都是两、三年甚至还有五年的展览、规划。从现在就开始准备,这个时候策展人这个作用非常大,他要把长期的展览设计的方方面面。这样来比较呢,我们目前美术馆,展览没有长期规划,都是临时的,或者是随机性的、主观性的。事实上,美术馆做展览,它不仅仅是一个人在完成,它要动用很多的系统工程,不同学科的学者、专家,来组织这么一个活动。这时候是把整个社会的活动全部调动起来,那么你会发现,这样的展览,系统非常庞大。另外,就是在我最近接触国外的策展人,他们都有相对的独立性。首先是这个策展人会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和他感兴趣的方向,再根据他本馆的定位,那么他就会提出一个方案,具有独立性就是体现在这里。那么他就会向本馆相关的展览委员会提出报告,然后经过审核,大家认同了、接纳。

美术馆策划展览更应该注重历史观

 

艺术中国:两位老师觉得中国官方的美术馆,它的策展人在策划展览的时候,他应该有哪些侧重呢?

郭晓彦:我觉得还是要先有一个历史观吧,就是怎么去叙述自己的历史,比如当代艺术的历史。那么当代历史,如果我们真的去解读当代历史,应该放在怎么样的一个历史场合中。我觉得这个工作应该是挺重要的。其实艺术应该是一个视觉的档案,通过这个视觉档案你可以看到当时那个历史时期发生了什么。所以我觉得目前做的还是不太多的。每个美术馆,你的学术的定位在什么地方?可能更多的美术馆,省级的美术馆,他们没有这样一个学术的判断,所以我就觉得现在中国的美术馆它的活动是没有系统性的。比如它可能会做一个非常年轻的艺术家的展览,过两天就会做一个很古老的皮影的展览。这种叙述里面,它的完整性跟线索是不清楚的。

王春辰:还有一点就是,因为中国现在的美术馆正在发展,而且国家也提倡。但是美术馆本身来讲,它有国家支持的,来自于政府拨款,可以把这个称做为官方的,因此中国的美术馆,大部分都是官方的。由国家财政拨款来维持它的收藏、运行等。私人美术馆是私人、企业投资,其实国外美术馆,大部分都是靠社会的资源建立。目前来讲,各个地方的美术馆,没有发挥的作用,过去对美术馆的理解,非常狭隘,仅仅是把它当做就是一个展示,那么这个时候你会发现,策展人在其中是起不了作用的。其实美术馆它就是体现本地区一个文化的发展,我们的美术馆都没有这样一个记录,这样的一个表述。他只是认为美术馆就是一个展示一些作品的地方,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功能,其实美术馆能做到最大的特点是,它是一个持久的文化机制,它可以存在上百年,展示这个区域的文化发展历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