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音乐

从拼精神到拼大牌 内地音乐节营销进入新时代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5-17 13:58:49 | 文章来源: 搜狐音乐

 魏明(乐谷音乐节):强调音乐节是生活方式的理念已经过了

魏明(乐谷音乐节):强调音乐节是生活方式的理念已经过了

魏明(乐谷音乐节):强调音乐节是生活方式的理念已经过了

与摩登天空和迷笛音乐节相比,拥有政府支持和艺人资源的歌华莱恩在阵容上显得更加大气, The Jesus &Mary Chains、Joss Stone、汪峰和鲜少露面的许巍,绝对可以吸引大批歌迷的到来。对于被定为“拼大牌”的音乐节,歌华莱恩总经理魏明并没有反感,“本来就是这样,至少同意我们请的是大牌,没有说我们是假大牌。但是我们现在不光靠国际大牌,还有国内大牌。许巍和汪峰就是今年特别注意的原创歌手。”

魏明认为,随着国内音乐节的发展,每个主办方都有自己的经营原则,大家有所区分是应该的,“请大牌符合市场要求也符合乐迷的选择。雷同的阵容对于乐迷是没有必要的。随着音乐节的发展,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弄几个舞台,弄几个大家能看到的乐队。强调音乐节是生活方式的理念已经过了。我们强调的阵容。”

另一个拥有强大阵容的音乐节是大爱音乐节,总经理陈述丝毫不避讳用阵容吸引观众的说法,“大牌可以吸引更多人关注,可以缓步提升音乐节消费单价。随着国内音乐节的发展,各个主办方也在不断思考和考虑市场,自然会对阵容有所调整。请大牌是人之常情也是市场使然。有大牌自然有收入,也就能准备第二年的音乐节,这是良性循环。”他认为国内音乐节同质化比较严重,希望用新鲜的、大牌阵容能改变这种状态。

业内:国际大牌名头好听,国内大牌才有票房号召力?

音乐节的各种白热化竞争引起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南都娱乐周刊》资深记者蔡慧认为资源不够是拼大牌的重要原因之一,“别说流行音乐青黄不接,乐队也是青黄不接。各大音乐节都是相同的面孔,痛仰、谢天笑来来回回都是他们。国内这几年也没有好的新乐队出来。”她认为现在的音乐节开始拼大牌其实有点过早,因为“音乐节还没有真正被消费者接受成为消费常态。”

作为热波音乐节曾经的工作人员、资深乐迷以及前《滚石》杂志的记者,星月看过了众多国内外的音乐节。对于目前国内音乐节的“大牌之争”,她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其实国际大牌都是名头好听,能引起关注。真正有票房号召力的还是国内大牌。热波音乐节有那么多观众,大部分都是靠那些国内的大牌。”

《北京晚报》资深记者刘颖认为“拼大牌”的现象并不是今年才有的,“09年的苏州音乐节开始同时请汪峰、许巍、郑钧、张楚、崔健等等。那时候音乐节突然变多,同质化很明显。主办方就拿大牌当做区别。还有一个更明显的变化是音乐节开始向不同的方向发展,音乐之外的东西很受关注。譬如玛克思音乐节有很多文化对谈,迷笛音乐节换了场地,也是为了更好的环境,音乐变成了一个大背景。”

不过拼大牌的现象在刘颖看来是好事,“如果音乐节趋同,老观众就不爱去了。大牌的出现让音乐节有更大吸引力,让中国观众能看到更好的现场,也对主办方提出更高的要求。”刘颖认为音乐节之所以进入“拼大牌”阶段,也跟前几年音乐节的发展分不开,“前几年迷笛、摩登赚钱了,有人看到这个现象有地产或者政府的资本进来了,才能请大牌。”

与主办方和业内人士相比,乐迷的心态好像更加简单。对于他们来说,更多新鲜的大牌是促使他们消费的动力,“目前同质化和同时期举行的音乐节经常会让我们面临抉择,希望能看到更多不同类型和特点的音乐节出现。”

   上一页   1   2   3   4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