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音乐

陈升谈台客新文化:抛弃悲情 绝对包容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3-31 14:46:55 | 文章来源: 中新网

 林强《向前走》一炮而红,对台客创作人是很大的鼓励。图为林强1991年跨年演唱会。

林强《向前走》一炮而红,对台客创作人是很大的鼓励。图为林强1991年跨年演唱会。

 陈升认为,多元、融合、趣味的国片《海角七号》最接近台客精神。

陈升认为,多元、融合、趣味的国片《海角七号》最接近台客精神。

以《新宝岛康乐队》系列专辑奠定台客新文化风格,《鼓声若响》等歌曲唱遍大街小巷的创作歌手陈升,开宗明义强调“我的歌第一要抛弃的就是悲情”。在陈升眼中,台客新文化“就像什锦大杂烩,里面有猪肝、有虾、有鱿鱼、油面……你走遍全世界都不会吃到这种东西,它中西合璧、兼容并蓄,就是人家讲的‘丢系这味(就是这个味)’。”这种混合、包容的新文化,就是台湾最重要的软实力。

一九五八年出生的陈升,原本就是林强《向前走》专辑的幕后推手,自组“新宝岛康乐队”后,更与伍佰等人被视为台客新文化重要象征。《中国时报》采访团队由社长王美玉带队,在“阿才的店”里跟陈升嗑花生、配茶聊天。

《海角七号》就是最好的例子

陈升用一贯慵懒的语调说,“台客文化最好的例子就是《海角七号》,连日本人的角色都有,像大拼盘,更好看、更温馨。”“台客”变成一种新文化、新状态的最核心元素,就是混合,且绝对包容。

“台湾人自己混出了一种奇特的文化。例如,很粗鲁,却又很热情。像作醮的时候要请十几桌,还一定要去路上拉客人,怕没面子…可老实讲,我自己也变成这种人……”

对于这种“奇特文化”,陈升有他的论述:“隔着海峡,台湾岛上偷偷地藏了一些物种在上面,就是所谓的‘新亚种’。然后再从很久以前的明朝、清朝,一路带过来一些‘有的没有的’;再之后,其实也要感谢国民党和蒋介石先生,带来很多精彩的文化。”陈升说,非常重要的,“台湾人把很多东西都留住了”。

多元混合无心插柳柳成荫

至于近年形成的台客新文化论述,陈升认为,应该是“无心插柳”的结果。

陈升说,他常遇到出租车司机讲,“陈升喔,你一定自小就发誓要做有意识的歌手喔!”他通常回答,“没咧。”陈升表示,“千万不要把我们建构成somebody,你如果把我们几个找来问,一开始到底是如何思考这个伟大的东西(指台客文化),大家一定你看我、我看你。”因为,“我们完全没有想什么伟大的事,都是在想这首歌能卖多少钱、只想讨生活。真讲起来,那是我们营生之余的乐趣,是bonus(额外红利),我们玩得很开心,但不是要刻意建构那个。”

但他也承认,“无心插柳却好像插出了什么”。当人们对他讲,你怎么写出了我心里的歌?他会回应,“我没有,我是写我自己。”他认为,因为我们遇到的状况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这种东西是我们吃了这些饭、喝了这些茶,在这块土地上被汲养出来的,不是刻意营造、不是偶然”。

热情感恩就是超强软实力

这种“无心插柳”里,也有陈升不喜欢的东西。他说,最讨厌那种怦、怦、怦三拍式、搥心肝的闽南语歌,因为“节奏代表一种性格”,“为什么一定要‘我将青春嫁到你家’?”他写的《纯情青春梦》,是“‘送你到火车头,转头阮要来走’,绝对绝对不写一点儿委屈”。

陈升解释,“台客有时令人讨厌,就是好像要引起人家注意一样,要装得很悲情。我的歌第一要抛弃的就是悲情。”因此,他组“新宝岛康乐队”时就在想,“再不自然,不管怎样,就是要把多族群、多语言塞进一种律动里。”他承认,像《多情兄》等闽南语、客家话并用歌曲,“刚开始听的时候很尴尬,但久了就习惯了,何况,‘我们已经在一起生活这么久了,不能互相硬塞一下吗?’”

无心插柳的多元混合新文化,接下来怎么走?陈升说,“原本就是为好玩而玩出来,所以何必给自己一个框架。”他认为,“继续畅快地过日子反而舒坦”,但过日子的台湾人绝对不能失去的,就是“热情”和“感恩”。他说,“这东西如果一直存在,那就是我们超强的软实力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