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
伊沙
1月2日晚,屋外寒风凛冽,诗人伊沙正在家窝着。电话响了。来电显示,打电话的是钟品,一个伊沙和摇滚巨星张楚共同的朋友。电话那头,钟品说,他在北京,正和张楚在一起。“我是张楚。最近好吗?”“挺好的,你呢?”……“那过年回来好好聚一聚!”两个人的口气亲切、自然。而上一次两人通话,还要追溯到12年前。在伊沙发表《与小人绝交书》,正式与张楚决裂后,张楚曾打过电话给伊沙。“是的,我们的恩怨已经过去了。”昨日,伊沙平静地说道,言语很柔和,再也没有以前提及张楚时的决绝和惨烈。
恩怨记忆
■张楚“北漂”,第一个找上的就是老乡伊沙。
■1987年到1989年,张楚到北京“北漂”时,一直和伊沙一起住在北师大内。
■张楚没钱买琴,伊沙几个人凑钱,甚至借债给张楚买了琴;
■张楚回西安,伊沙和蒋涛(经纪人)等人陪着张楚到处办讲座,推广摇滚。
■在1991年发表的《一把吉他走天涯》一文中,伊沙如此写张楚,“一位自黄土地上崛起的乐坛奇才,一个一把吉他走天涯的‘传奇故事’”。
■1998年,正在西安办《文友》杂志的伊沙发表了著名的《与小人绝交书》,正式与张楚决裂。
■2008年,伊沙的小说《黄金在天上》出版。小说中的主人公汉唐其实就是张楚,另一主人公罗马则是伊沙和钟品的融合。
■2011年1月2日,伊沙与张楚和解。
回忆:
曾经是兄弟,不分你我
“张楚应该算是我的一个半同学。”深吸了一口烟,伊沙的思绪回到了多年以前。
伊沙嘴里的“一个半”指的是中学和大学。因为在1979年到1985年的六年间,伊沙和张楚都在西安三中就读。虽然不在同一班,但彼此间却颇为投缘。而那“半个”,指的是大学。从1987年11月到1989年7月伊沙毕业,张楚到北京“北漂”时,一直和伊沙一起住在北师大内。
在伊沙眼里,张楚一直都很酷,“那时,他还叫张红兵,绰号‘红薯’,长得又黑又瘦。”在初三那年,张楚曾干过一件轰动全校的事情。当时,张楚同其他三名同学突然出走,说是去神农架追踪野人。结果,因为扒火车,四个人被关进了三门峡少管所。还有一次,是在高中。伊沙记得,当时他们正在跑操,可是张楚却站在队伍之外,叼着一支雪茄嘿嘿傻笑,气得带队老师破口大骂。“张楚是个特立独行的人,直到现在也是。嘿!”谈及往事,伊沙带着些微笑。
不过,中学其实是友谊的开始。对伊沙而言,真正属于他和张楚友谊更加深厚的时间是在大学那两年。张楚“北漂”,第一个找上的就是老乡伊沙。于是,伊沙在北师大的宿舍内,总有张楚的一个床位。哪怕是自己睡桌子,伊沙也要把床给张楚留着,“我不能让唯一的歌手去睡桌子。”
那段时间,张楚和伊沙一起去上课,坐图书馆,在学生食堂吃饭,一起看电影、话剧,逛美术馆。这期间,张楚的音乐不为人所熟悉,伊沙等人就陪着张楚,挨个去拜访音乐界的人士;张楚没钱买琴,伊沙几个人凑钱,甚至借债给张楚买了琴;张楚在北京“累了”,撤回西安,伊沙和蒋涛(经纪人)等人陪着张楚到处办讲座,推广摇滚。“说‘焦不离孟’也不为过,我们曾经是兄弟,不分你我。”伊沙说。
决裂:
因为看不惯“小人嘴脸”
在伊沙毕业之后没多久,张楚火了。圈内公认,张楚最好的作品都出自北师大时期,那段跟伊沙、钟品、周魁等人在一起的日子。
毕业后,伊沙也在诗坛火了。他没有忘记兄弟张楚,和文学圈内的朋友,用一篇篇文章将张楚推向了“神坛”。在1991年发表的《一把吉他走天涯》一文中,伊沙开篇第一句就是:第二次写你了,张楚。“一位自黄土地上崛起的乐坛奇才,一个一把吉他走天涯的‘传奇故事’”,文中,这样的句子很多,追捧之情,赤裸裸,一点不掩饰。
“当我终于/见识一个小人/就是身边那个人……我们把你当作兄弟/你却把我们看成朋友/再穷也分你一半的朋友/借钱给你买琴的朋友……”1998年,正在西安办《文友》杂志的伊沙发表了著名的《与小人绝交书》,正式与张楚决裂,在文化圈和摇滚圈掀起轩然大波。从追捧到恶语相向,7年里,兄弟已经反目。“我说张楚是‘小人’,并不是说他使坏,‘小人’其实是‘小人嘴脸’,出名让他迷失了。”伊沙说,出名之后,大家都说“张楚变了”。说这句话的人,是或多或少帮助过他的人,“我自己也有切身体会。”
1993年,伊沙去北京探友。那个时代,出门在外,基本都是“有亲投亲,有友投友”。伊沙第一个想到的是已经功成名就的“兄弟”张楚。可是,电话那头,张楚毫不犹豫拒绝了伊沙借住的要求,至于安排住宿也是一句未提,“比起我,钟品更‘惨’。想当初,他为张楚打架,被揪到派出所关过,可谓生死之交。他到北京想约见张楚叙旧,同样吃了闭门羹。”
张楚也曾提及,在《与小人绝交书》刊出后,他曾打电话给伊沙,表示他身在娱乐圈,没有办法。伊沙说,都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能过了,但受人滴水之恩当滴水回报,起码是一种公平,可是张楚“六亲不认”了。
2008年,伊沙的小说《黄金在天上》出版。小说中的主人公汉唐其实就是张楚,另一主人公罗马则是伊沙和钟品的融合。书中,罗马和汉唐决裂,伊沙说,他其实就是用这本书和张楚做个了结,“一刀两断,你是你,我是我。”
和好:
朋友撮合,时间抹平了伤口
“这么多年,一眨眼就过去,太残酷了。”伊沙说。“残酷感觉也挺好的。”电话那头,张楚一如既往的“酷”。两个人很默契地没有谈及过去,只是谈了一下近况。在获知张楚过年将回西安,伊沙表示约几个好友到时一聚。张楚欣然同意。1月2日晚的这次通话,虽然只有5分钟,钟品、周魁等人却整整等了12年。
接到记者的电话,《黄金在天上》里华为为的原型、张楚和伊沙共同的好朋友周魁很高兴。周魁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朋友们一直在努力,希望他们能和好,可是一直没成功,“这两个人都非常优秀,是朋友们的骄傲。期待春节聚会那一刻。”对于两人之间的恩怨情仇,钟品等也表示已经过去了,不好说太多,不过“张楚当时确实有点过了。”
伊沙坦承,这几年,朋友们制造了很多机会,让他和张楚和好。2002年,张楚回西安后,朋友蒋涛组织了几个朋友一起聚会。到了吃饭的时候,大家特意安排张楚和他坐在一起,但还没落座,他就独自离去。这次通完电话后,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静静地坐了许久,已经被他尘封的一幕幕如同电影镜头一般闪过,“在西安的咖啡厅一起喝葡萄酒,在北师大空旷的操场一起唱歌……”“生活中有丑恶,亦有美好,新年第二夜,张楚给我打了个电话,我们在长达十多年后,一笑泯恩仇!这几日我在博客放他的歌,纪念我们终于找回来的情义,我承认他是个好的音乐人,望他早日找回当年之勇!”当天晚上,伊沙发了一条微博,告诉大家,他和张楚和好了。
伊沙用“时间很伟大”来形容这次通话,“山不转水转,人的心理也一直在变。恩怨不一定要立即解决,交给时间或许更好。曾经因为关系太好,太过在乎,而导致决裂。将来,我和张楚依旧会是兄弟,只不过,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好朋友,不一定要天天泡在一起,多在思想和感情上做交流,会更好。” 本报记者 吴成贵/文 陈团结/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