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清书价、商品价值与收入
晚明时期书籍的相对价值究竟如何?1钱或1两银在明末清初的购买价值是多少?1两银的商品算不算是昂贵的奢侈品?书籍是不是只有绅士、商人和官员才能买得起,普通的城市工人没有能力购买?这些问题不易回答,因为价格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动而浮动。虽然我们不能很精确地算出不同商品的同等价值,但可以比较书籍与其他商品的价格,尝试大致了解书籍相对于其他商品是不是十分昂贵。
建阳出版的歌曲集《新调万曲常春》售价是0.12两。根据一组16—17世纪的商品价格资料,在那时,0.12两银可以买到6斤猪肉,或8斤牛/羊肉,或5斤鲤鱼,或3斤桃子/李子。不过这些钱不够买1斤菠菜(每斤0.15两银),或者1只大鹅(每只0.2两银)。家具和家用品更贵一些。0.12两银还能够买到6把刀,或6个普通瓷汤碗,或2个瓷盘。如果有0.5两银的话,就能买1床毛毯,或1张桌子,或3把普通座椅[7]附录4。上面提到的两本售价0.5和0.3两的四书注只不过是1床毛毯和2斤菠菜的钱。在长江下游经济发达地区,0.5两甚或1两都不算是一大笔钱。在苏州,一株茉莉花就有可能要10两银才能买到,这个价格是山东的3倍[16]卷一○,32。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晚明时期商品价格的变动范围与地域性的价格差异是很大的。
研究明代的物价如不了解消费者的收入,也就不能知道售价在1两及以下的书籍是不是一般百姓有能力购买的。我们现在并没有足够的信息构建一个全新的工种、技艺水平与对应工资的比照表,但一些概括性的结论还是可以得出的:第一,晚明时期刊字匠的工资水平证明了刻板成本之低不会使书籍价格昂贵;第二,多数人的工资能够买得起便宜的书。
表4列出了当时不同工种的工资水平。1597年,镇江地区的海员每月能拿到1.6两银,船工的工资低一些,每月1.2至1.3两[21]卷六,4667。海员和船工的工作风险比刊字匠要大得多,尽管这三个工种都需要掌握特殊技术。
万历年间,一个丝绸匠每天能挣0.04两银[22]332。万历中期,私人雇佣的建筑工每天能挣0.033两银,比工部付的工钱多0.003两[23]卷二七,22。那么,丝绸匠的月工资就是1.2两银,建筑工是0.99两。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工资”并非工人的全部劳动所得。如果把其他职业中补偿工人劳动的行为看做是一个标准的话,那么“工资”其实要包括伙食和住宿等一些边缘福利。有时雇主甚至还会提供衣着,并在节庆时分发礼物(19)。但这里的“工资”是指最终以金钱形式发给工人的报酬数额,所以,它只是所有酬劳中的一部分。通常来说,其他一些特殊的津贴也包含在内,如旅费、酒和工具[24]83。我们能够看出,这里刊字匠的工资范围被纳入其他熟练工种中加以比照,但他们并未因为自己的技艺而额外得到更高报酬,所以,他们的技能也不比其他商品(如丝绸)的单位劳动价值高。
对于那些无风险、无技术要求的劳工来说,报酬就更低了。1597年,一个为国子监供水的水夫每月挣0.8两银[23]卷二七,13。海瑞曾建议驿站的信差每日领0.25两银,办事员每日0.05两,有了足够的收入才能使他们断了索贿的念头[25]27-35。这样的话,信差的月收入就是7.5两,办事员是1.5两,其年收入分别是90两和18两。但是,这些建议中的更高薪水事实上并没有反映办事员和信差的实际收入水平。通过欺诈和巧取豪夺,他们能够实际弄到手的钱更多。衙吏的腐败常常是老百姓经济负担的罪魁,也是地方政府开支过度增长的祸首(20)。
戏剧表演行业的收入往往较高。有些演员即使只是候场,每天也能赚0.5两银子[26]卷一三,8。如果雇佣期是30天的话,就能挣15两,而事实上,很多演员肯定都有空闲的日子。那些提供各种服务的人还经常能赚到小费。在小说《金瓶梅》中,西门庆给戏子、仆人和信使小费,动辄就是0.3到0.5两银子,1到5两银子也属寻常[27]259。
从以上一些晚明工匠报酬的资料来看,1两或几钱的印本书籍不是“贱货”,但却是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的一般平民百姓都有能力购买的文化用品。跟其他的消费品一样,同一本书或相类似的书,如《论语》或唐宋诗选集都会有不同档次、质量和价格的刊本以供选择。这种情况只有在书籍市场较高的商业化程度下才能出现。
四、结论
中国书籍史的研究牵涉很多相关的学科,印刷史、藏书史、目录学、经济史、文学史、教育史等。研究中国明清时期的书籍市场可以从书价、印刷成本、藏书目录和存世刊本四方面来入手。印制成本和书价的研究为其他研究方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虽然明清刊本的成本、价格的资料极为有限,我们仍然可以根据有限的资料清理出书籍价格的大概面貌,大体计算出明后期至清初的书籍价格范围与印刷成本。对成本的估计证明了现存的书籍价格符合当时的物价状况。
从晚明开始,由于雕版刻字匠的工资低,造纸成本不断降低,书籍市场不断扩大,书籍已经在大多数地区成为一般的消费商品。明代至少从万历时开始,商业印刷迅速扩展,书商推出各种类别、不同档次的书籍。大量针对一般读者价格的刊本,从建阳、苏州、南京、杭州、湖州等印刷中心随着商品贩卖的网络运销全国。中下档次新出的单册刊本大抵不会超过1两银;科举、大众娱乐、实用的书籍,如类书,相对会便宜些。书籍市场上从1钱到1两银的书籍应该是很多的,1两银以上的书籍大抵是多卷数、多册数的大部头书,不然便是多精美插图,印纸、装订、质量较好的针对高端读者和藏书家的印刷品。刊本的售价相对当时的消费品物价并非特别高,1斤菠菜、1只鹅的价钱便可以买到1本科举参考书、实用类书或曲本。对于明清时期的一般读者,尤其是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江南地区,1钱到1两银子这个价格范围内的书籍可以有很多选择。1两银以下的书籍不但富商官宦可以购买,贫穷的士人、一般的工匠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来购买。
明清的书籍市场是复杂的,书籍内容是多元的[28],题材与页面设计多样,书籍种类繁多,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购买不同档次的书籍。刊本书籍已经成为一般百姓的消费品,书籍市场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及教育的普及不断扩大,同时大量刊本也流通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