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在法国的世界著名艺术市场信息公司Artprice日前宣布,2013年全球艺术品拍卖总额再创新高,达到120.5亿美元,中国仍稍稍超出美国,蝉联最大买家,总额为40.78亿美元。
乍听是个挺好的消息,再想想,有点不对劲,好像数字低了许多。回头再一查,果然,实际上早在年前,国内已经有一家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发布了2013年全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为643.24亿元,同比去年增加16.46%的消息。
法国公司的数据是40.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240多亿元,而中国有关检测机构的数据却是643.24亿元,两者调查的是同一个时段、同一个领域的数据,结果却天差地别。到底该信谁的?
通过调查发现,国内的监测数据来源于中国各艺术品拍卖公司公布的每一场的成交额,而法国公司的数据来源似乎应该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因为中拍协已经连续几年发布了中国艺术品行业经营状况报告,其中就包含有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其公布的2011至2013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分别为553.53亿元、279.28亿元和313亿元。对比法国公司曾公布的2012年和2013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总额50.69亿美元和40.78亿美元,还是有些距离。问题出在哪里?
现在,国内版出现了两个数据,一个是中拍协的,一个是某艺术监测机构的,两者差异巨大。原因在于,前者统计的是各拍卖公司全年的成交额扣除了未结账的部分后的成交数据,而后者并未扣除未付款部分。
那么换句话说,国内版里,中拍协的数据要接近真实许多。但是,拍卖市场上成交数据模糊性的原因,不光在于成交后未结账,还有对倒式的假拍等,钱是付了,但却是自己付给自己的,这能算成交吗?但是面对这种成交数据,中拍协大概也是无可奈何的。
大家都十分关注艺术品的成交价格、成交数字,但这些数据背后的巨大模糊性,会让我们对艺术市场的判断失去价值。比如中拍协不久前公布的中国十大艺术品拍卖公司的2013年成绩,同比上升了13.19%,由此人们得出了欢欣鼓舞的结论,说市场回暖了;但根据法国公司的数据,中国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比2012年还下降了20%,能说回暖吗?
谈市场,说趋势,首先要数据真实、准确,尽管对于模糊性巨大的艺术品行业来说,这只能是一种努力的方向而已。比如一级市场,你永远只能靠画廊、机构自觉报数字,这数字靠良心约束,有几分真实可言?还有更多的中国画家喜欢在家里成交,官方能算得出交易额吗?
某次艺术品交易会上,临近结束那天总要向媒体汇报交易额,主办方派了一个人,走到每家画廊门口转一下,问问成交数字,人家随口说一个,汇总之后,就变成了这届交易会的总成交数了。这样的数字,你信吗?